首页 > 财经 > 国内 > 正文

林毅夫演讲实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14-10-04 18:04:01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8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函[2013]93号),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肩负

  所以我提出追赶性的产业升级政策叫增长的识别和因势利导,要素禀赋结构相似,人均收入高国内一倍,有一些情况可以到两倍,或者是20年前收入水平相当的,比如说1990年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和大部分的国家比低很多,但是我们现在人均收入是他们的4、5倍。还有跟你同一个水平的国家,你从这些发展非常好、符合这个类型的经济体来看,他们的优势产业就是你潜在优势的产业。避免政府犯错误或被利益集团寻租行为绑架。如果引进了以后,需要有一系列的产业你觉得是国内比较潜在、比较优势的,要看一下国内有没有私营企业已经进入,如果有私营企业已经进入,我觉得应该比你作为参照性国家的成本低。如果比参照性国家的成本高,政府应该帮忙看到底哪些因素造成成本高。

  升级当中的追赶性的产业政策。如果产业已经是国际领先的,发展中国家,像我们中等偏上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产业是领先的。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都是领先的,那么新技术和新产品都必须自己研发。发达国家到今天对基础知识也绝大多数是政府支撑的,比如说MIH美国健康研究院,MSM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不管是大学还是研究所他们的钱大多数是政府的钱。政府的钱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支持上面也是有选择的,所以他们对生化,纳米等等这个方面的科研资金多,是政府有诱导。

  在发达国家新产品的开发,在基础科研上面已经有突破了,新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企业来做的,企业做的时候政府并不是完全没有帮助。政府的帮助主要是研究出来以后,政府采购上面给你优惠,这样就可以很快的形成规模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就低,在国际上就有竞争力。所以新产品的开发是依靠政府做的,开发出来以后怎么样迅速达成规模生产,政府也是需要发挥作用的。

  我们已经在国际尖端、或者是已经接近国际尖端的产业,像家电产业,这样状况之下我们要做的是对基础科研政府必须提供帮助,支持大专院校,或者是支持行业同位形成的平台技术知识的研究。

  另外我们国家在新的开发上有一些是国防需要的,量非常小。如果可以市场化的,应该是新产品的采购,而不是新产品的开发,如果新产品是国防安全上面一定需要的,就必须给钱。所以要研究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的看表象。

  对于失掉比较优势产业的退出型产业政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些产业,因为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工资上涨而失掉比较优势。除非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和国际民生,对这类产业政府要创造条件。让有能力的产业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品牌等。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阶段的产业政策就很清楚了,中国现在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需要有意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结构变迁,来不断提高收入水平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场以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中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产业政策以使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变成竞争优势。政府的产业政策需要根据现有产业和世界产业前沿的差距特性,按新结构经济学产业政策的框架来发挥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

  我觉得新结构经济学是研究的金矿,但是也会有一些问题。如果这样的理论创新可以帮助中国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是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和帮助的。只要有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私营领域,遵循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利用后发优势,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潜力高速增长数十年。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政府的产业政策想要得到这种结果,就必须改变其发展思路。过去的发展思路以发达国家为参照,建议发展中国家发展1)发达国家已有的且发展中国家欠缺的产业,2)结构主义提出的现代大型资本密集的工业。3)发展中国家做不好而发达国家能够做好的产业,用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休克疗法来改革营商环境和政府治理。利用第三波新发展经济学思潮,即新结构经济学,让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现有的要素禀赋、能做好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

  来源:公众号上财商学院MBA

相关热词搜索: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 产业

上一篇:西宁市大通治县驻村干部躬身服务群众助力强村富民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接待超负荷一倍,数字中心遭冷落客流仅洞窟1/10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