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行业 > 正文

地方债开“明渠”试水市场化 “暗道”疏堵仍不易
2014-08-04 17:11:30   来源:中新网   评论:0 点击:

  中新网杭州8月4日电 (见习记者 倪晨琪)近几年,中央为规范地方举债,开明渠、堵暗道,地方债从代发代还到自发代还再到目前10个自发自

  疏堵“暗道”仍不易

  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也是当时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地方融资平台,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在地方债务的平台上“长袖善舞”。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9.7万亿元,约占地方政府性债务的44%。

  如今在地方债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下,地方融资平台将会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徐剑锋认为,就浙江省而言,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筹措资金,因为五水共治、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地方债务规模较大、一些地方债务难以清偿,确实与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发自还试点的建立,在各种机制的约束下,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地方政府乱举债乱用钱。

  “但从根本上说,只有真正使公债收入能产生效益,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才能使地方公债有充足的还债来源,才能避免陷入‘以债还债’的滚雪球似的发债恶性循环。”徐剑锋说到。

  最近也有媒体报出,一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也已经开启,如今年5月份,安徽马鞍山城投更名为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月份,亳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郭宏宝对此表示,地方融资平台是企业行为,但最终的风险在于政府,其形式是少数人的决策机制,不透明。很难确切的说自行发债后会消解融资平台的风险,但是增量的风险是会降低,自发自还模式是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乱象的基础。

  郭宏宝进一步指出,地方债务纳入预算体制后,人大监督债务的资金去向,但隐性债务不能保证;操作层面上,人行也有相应的监督。因为地方政府发债不仅为民生,也为政绩,所以不排除地方政府还会发行一定量的隐性债务。地方融资平台是否能得到规范仍存在疑问。

  “地方债试点的展开能否解开地方债困局问题很难说,需要上层政府的态度和决策,需要配套经济改革的相关行政改革。‘两条腿’一起走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良性循环。”郭宏宝最后指出。(完)

相关热词搜索:明渠 暗道 地方

上一篇:广州一商场销售低迷 借“特斯拉”揽客
下一篇:宏观冠军预测全中蝉联“21金牌”:经济在回暖拐点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