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行业 > 正文

政策助推房企布局 成都加速迈入智慧社区“元年”
2014-12-19 10:30: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0 点击:

“当你下班时,你可通过蓝光生活家手机App预订晚餐食材,当你回到家时,果蔬配送服务员已经按时将你预订的食材送到门口。你平日无暇照顾的父母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所学、有所乐……”这是蓝光智慧社区的未来场景之一。

在国内智慧社区迎来发展良机及相应政策利好下,四川成都也进入了智慧社区发展元年。尽管智慧社区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发展还是一个“模糊概念”,但成都房产界人士认为,因政策的助推,未来成都智慧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

眼下,从绿地、万科这类全国性大型房企,到蓝光、炎华置信等本土知名房企,都在成都积极布局智慧社区。虽然成都一些本土房企,在资本和研发等方面并不具更多优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参与到智慧社区的“盛宴”中。

比如,炎华置信引入“外脑”,欲打造中国西南首批“智慧移动示范社区”。炎华置信青城郡营销策划总监姜翔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与万科这类全国性房企相比,炎华置信主要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寻找良性战略伙伴,通过资源嫁接形式,来打造智慧社区。”

政策利好频出

对于国内楼市而言,2014年注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楼市走到十字路口,多地出现销售不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

与楼市低迷相比,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迎来发展良机。

2012年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成都市信息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应用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初步实现。”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 《“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成都成为全国首批20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之一。如今,蓬勃发展的智慧社区,也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全力支持。2014年,成都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以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的意见》,其中对以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方向。成都部分区县甚至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双流县对智慧社区下达了未来三年200个的目标任务。此前,双流出台的《双流县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16年)》提出,将加快信息化基层(小区、社区)建设,到2016年底,力争使“智慧小区”达到200个。

与此同时,电信巨头们也纷纷来分享这场有关“智慧”的“盛宴”。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与成都各区县密切配合,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全力建设光网城市,合作打造智慧应用,建设“智慧成都”。

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打造中,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政府和企业又如何界定角色和划分职责?

对此,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建筑专家领导小组特聘专家、亚太建筑设计师联盟主席刘延申教授认为,推动智慧社区发展,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正确的政策,给智慧社区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其次还要建立准入制度,鼓励所有企业(包括国企和民企)努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

新加坡AMC技术中国联合创始人、慧邻系统CEO先越分析称,“移动互联技术将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房地产行业遇到很多问题,只有越关注用户体验、越关注产品销售价值的开发商,才能成为下一轮竞争的主角。”

另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政策红利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房企积极探索智慧社区,为项目“增色”,在双重因素作用下,成都将迎来智慧社区发展的小高峰。

房企在成都布局智慧社区

如今,房企单纯靠卖房的模式已经日渐衰微,智慧社区成为新卖点之一。因此,国内房企大佬们纷纷布局智慧社区,也在积极谋求成都项目落地并进行前期探索。

其中,绿地“智慧”动作最为引人关注。继2013年先后在广州、上海发布智慧城市计划后,今年4月绿地在成都召开了一场以 “世界绿地智慧力量”为主题的智慧城市战略发布会。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总建筑师胡京透露,成都作为第三个绿地“智慧城市”的战略发布区,第一次真正带来了完整版的“智慧综合体”。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四川分盟秘书长何良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成都属于可以冲量的城市。在去年成都市场销量中,绿地处于前三甲,把成都作为战略发布中心,可以巩固和加强其在成都的地位。”

据记者了解,如今成都已成为绿地集团西南大区的重中之重。有信息显示,2014年,绿地西南事业部的保底目标是150亿元,争取实现180亿元,成都要承担一半任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成都当然也是重心之一。胡京此前透露,成都会有1~2个绿地项目进入智慧城市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绿地此举属于品牌占位。资深成都地产观察人士赖翰林表示,“在成都打造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性房企,绿地是基于其全国性品牌战略考虑,希望建立起完整的智慧体系。”

此外,花样年也是推动成都智慧社区建设的房企之一。在目前花样年的成都项目中,花样年·别样城就是双流县政府十分看重的“智慧小区”建设点。该项目社区内拥有包括天气情况等信息发布平台。此外还有基于光网的视频看家、家庭红外远程报警、手机遥控空调开关等“智慧家庭”功能。

花样年控股的彩生活集团则定位为“社区平台服务商”。今年8月8日,彩生活集团发布了“彩生活2.2模式”,试图打造彩生活智慧社区。

2013年9月,彩生活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集团成都事业部在管面积600余万平方米,项目多达30余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绿地、彩生活集团等积极布局智慧社区的房企或物业方外,万科物业近年也已将新技术与社区生活相结合,推出相应的“智慧社区”服务。

川派房企积极参与

成都智慧社区的发展不仅引来了全国性房企的角逐,也有来自当地的房企。蓝光地产作为成都本土房企,今年展开了较大动作。今年4月,蓝光宣布公司正式开启“生活家”系统战略。

此前,蓝光相关人士透露,“生活家”系统将全面落地蓝光首个彩系列产品乐彩城。届时,将结合蓝光线上线下互通,形成社区商业的增值服务O2O闭环。

近日,一位接近蓝光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公司正与国内某IT巨头在谈判,“App等软件设备还在测试中”。

硬件先行,软件随后,蓝光争抢智能社区意图明显。前述人士还透露,作为COCO系的升级产品,蓝光彩系列产品“乐彩城”将成为聚合“生活家”硬件和软件,成为真正的互联智能社区。

此外,其他一些成都本土房企,亦在积极布局智慧社区。2014年6月,炎华置信与新加坡AMC集团签署战略协议。炎华置信方面称,欲打造中国西南首批“智慧移动示范社区”。

炎华置信战略引入了AMC的“慧邻”系统。据悉,“慧邻”的“智慧社区”系统由AMC公司研制成功,它基于手机平台和软件,集成了目前最先进和成熟的数码和信息技术,专注智能社区应用系统。

先越此前表示,“慧邻,简单说就是完整的移动社区的全产业链应用系统。‘慧邻’整合公司的互联网技术、社区生活服务、社区邻里交互、社区电子商务等生活中的服务平台。”

据姜翔此前介绍,炎华置信在智慧社区建设上还存在一些板块,包括社区邻里互动、管理物业费用系统、报警系统,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后期将进行社区超市、小区周边商圈的打造,一系列都可以在“慧邻”系统上实现,服务社区最后500米。

姜翔认为,在成都,相较其他房企的智慧社区,炎华置信有着自身特性。“炎华置信主要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寻找良性战略伙伴,通过资源嫁接的形式,来打造智慧社区。”在姜翔看来,引入外部资源发展智慧社区将会更有竞争力,对于开发商而言,这种方式能嫁接出更多的内容。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全国性房企,成都本土中小房企发展智慧社区并没有明显优势。大房企可以进行集中采购、定制,形成规模化,降低成本,而地方性房企则需付出更高的智能化建设成本。

面临行业标准缺失等挑战

在政策利好下,房企建设智慧社区的热情高涨,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应注意哪些问题?

就国内环境而言,目前智慧社区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如何将先进技术嫁接到楼盘中以及后期物业服务等方面,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房企纷纷引入智慧社区概念,也被认为是为产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卖点”。此外,智慧社区建设还将面临条件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数据无法开放利用、成本高企等“拦路虎”。

NAI新巢地产机构总经理蒋鹏认为,“发力智慧社区,房企是习惯性地跟风。房企纷纷提出智慧社区概念,这只是一个应景做法。如果要概念落实,成本会很高,实施条件也不成熟,需要很多产业支持。”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本是制约房企建设智慧社区的最大“拦路虎”。“智慧社区不论在网络建设上还是在设备投入上,都需要大量资金。此外,需要大量的呼叫服务和固定人员,也是很大的成本。”

姜翔则认为,目前做智慧社区最大难点是差异化竞争,大家做的东西差不多,也没有行业标准。

对入驻成都的房企而言,打造智慧社区同样面临前述问题,但也意味着机遇。赖翰林认为,在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中,成都将进行自我调整,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成都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未来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前景还是很好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蓝光试水互联智能社区 欲嫁接IT外脑
下一篇:房企激战智慧社区 卖房手段还是转型方向?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