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行业 > 正文

涉农电商发展空间广阔
2014-12-19 14:50: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0 点击:

12月1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北京市朝阳区、平谷区调研时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其实今年以来阿里布局涉农电商、乐视食品电商平台上线、恒大进军农业,农业互联网逐渐受到一些“巨头”的关注。显然,农业互联网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商机,纷纷想要分一杯羹。面对万亿元以上的农资市场以及6-7亿的农村用户人口,涉农电商的市场空间广阔,相关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政策助力 巨头参与

12月1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北京市朝阳区、平谷区调研时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据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于12月22日、23日在京召开。会议将继续关注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中央在“三农”领域最重要的年度会议。按照惯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在总结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上,对来年工作做出指导和部署。来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会在会议上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发布。2015年“一号文件”将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篇之年,今年“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了提纲挈领的部署。

政策助力为涉农电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巨头”参与则打开了涉农电商行业的发展空间。今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年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要在今后几年以推动农村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继阿里布局涉农电商,乐视食品电商平台上线、恒大进军农业,农业互联网逐渐受到其他巨头的关注,纷纷想要在农业互联网上分一杯羹。乐视控股正式向外界宣布进军农业,成立乐视互联网生态农业(北京)有限公司,并公布了乐视农业的全盘布局。其食品电商平台“乐生活”已于8月18日上线测试。据悉,乐视互联网农业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集现代化农业生产、种苗培育与加工、休闲旅游、乐居生活于一体的全产业基地。生产自有品牌的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整合各地稀缺及独特的农业资源,实行标准化生产及从产地到物流的全程可溯。今年10月,乐生活已正式全品类上线,网站经营的食品可以覆盖百姓日常餐桌消费。恒大集团也宣布包括恒大有机大豆油等在内的首批粮油产品上市。恒大集团正式进军现代农业、乳业和畜牧业,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恒大多元化步伐加快。

业内人士指出,包括互联网公司(阿里“耕地宝”)、金融机构(土地信托计划)、地产公司(恒大进军农业)等各路巨头积极介入农业互联网,表明了其获利前景被产业资本看好。

涉农电商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低价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3G、4G网络的推广,网络资费的进一步下调,互联网在农村渗透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农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网民中农村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中国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自2012年以来,农村网民的增速超越了城镇网民,城乡网民规模差距继续缩小。

对很多农民来说,过去是提篮沿街叫卖,或者在田间地头,等着客商上门收购。现在是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让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网络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中国传统农产品的产销方式有很多弊病,传统农产品销售供应链过于复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利。生产者没有定价权,农民收入始终难以提高;而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中,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也需要经验智慧,涉农电商未来将会是一片值得开拓的蓝海。

安信证券指出,农村互联网化方向不只是农资电商,争夺农村用户入口将是大方向,农药电商业务只是其远大发展空间的第一步,通过县级工作站以及乡、村级服务站的加盟完成终端的布局,未来紧接着将上线包括水溶性肥料、氮磷钾肥料、复合肥、种子、饲料、农机农膜农具等农资产品,形成农资综合的电商平台,并通过农资团购、直销等方式冲击现有的传统渠道价格体系。更远大的方向上,将通过农村县级及零售站点的免费WIFI布局占据农村互联网的入口,同时通过农产品及农资的双向交易成为农业全流通的平台。

市场人士指出,面对万亿元以上的农资市场以及6-7亿的农村用户人口,涉农电商的市场空间广阔,从现在来看,农资电商硝烟已起,将有一批农资企业投身厮杀,相关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新华社图片

相关热词搜索:发展空间|涉农

上一篇:移动互联将成互联网行业主战场
下一篇:第五批移动通信转售牌照发放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