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发行主体多元化 银行盘活存量资金需求巨大
2014-07-23 08:17:0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7月2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台州银行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总额为68 1424亿元、61 968亿元和5 3051亿元的资产支持证

  期待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

  为避免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加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与风险防范、提高信息透明度已成为行业共识。

  记者注意到,7月22日发行的3期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评级安排上均采用了双评级,而这也是监管机构对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最新要求。

  根据2012年5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新的交易结构中已加入了“双评级”和“风险自留”两大审慎性规定。一方面,新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必须引入两家合格评级机构参与评级。另一方面,有关规定要求发起人持有的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不得低于总发行规模的5%,意在控制资产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

  另外,有专家建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及“破产隔离”等制度也需加以明确,以防止后续隐患。

  “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是信托受益凭证,目前由《信托法》规范,在国家立法层面予以保障。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只有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作出规定,法律层级不高。待时机成熟后应该制定一部‘资产证券化法’,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主体

上一篇:巴曙松拟辞民生银行独立董事职位
下一篇:央行本周二再暂停正回购 国开债发行缩量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