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银行降薪范围扩大 业内:地方版降薪令正在酝酿
2014-09-10 15:26:27   来源:新京报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  央企高管降薪日前靴子落地。最近通过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表示央企的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监管

银行降薪范围扩大

  编者按:

  央企高管降薪日前靴子落地。最近通过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表示央企的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健全,要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而据2013年“中欧-博尔捷薪酬指数”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薪酬远超社会平均工资,其中金融行业工资为平均工资10倍,是公认的“高富帅”和“白富美”集中营。作为央企大队里知名的高薪行业,金融业成为首降对象。

  对高管降薪是否会带来行业内“均贫富”?对此,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回应,将逐步减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线倾斜”。

  “这段时间圈里都在讨论降薪的事,有些同行还在打听友行的薪酬。”在国有银行干了5年的李萌(化名)说。

  日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方案提出“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金融业薪酬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次降薪也首当其冲,甚至有消息称,中央国有金融高管薪酬不得超过60万。

  不仅如此,根据中央部署,在央企之后各地方国有企业将自定细则,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作为国有资本集中的行业,银行业的降薪潮或成为普遍趋势。

  地方国企高管也将降薪

  2013年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年薪全部超过百万。其中,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为199.56万元;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为179.22万元;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为135.82万元;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为112.9万元;农业银行行长张云为105万元。

  目前,农行、建行、交行都回应了降薪传闻,均表示会按照国家的部署贯彻落实。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回应会逐步减少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线倾斜。

  降薪还不仅限于五大行。一位上市银行副行长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目前他们还未受到央企降薪的影响,但是根据要求地方版的降薪令也在酝酿当中,高管薪酬下降是肯定的事。“行业薪酬普遍下降,以后可能就是民生、平安等几家民营占主的金融机构会保持高薪。”该人士表示。

  “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9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接受采访时称。此外降薪的范围还将扩大到地方国企,根据中央要求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具体办法。

  平安、民生领衔银行高管收入

  数据显示,国有银行高管收入与股份制银行相比绝对相形见绌,尤其是民营资本占主的民生、平安两家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由于采取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式,2013年其高管薪酬平均水平包揽了银行业前十。平安银行新任行长邵平以833.26万元的薪酬夺魁,随后的第二、第三位是邵从民生带入平安的副行长孙先朗、赵继臣,年薪分别达709.04万、708.26万。年报信息显示,2013年银行业高管薪酬前五名均来自平安银行。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媒体表示,银行本不应该按照任命制的干部来操作,如果银行是完全市场化的,就不应该降薪。但是在目前国有银行高管是中组部任命的情况下,国有银行高管享受国企的高福利、高待遇,限薪是有必要的。

  职工担心薪酬普降

  “新一波国有大行向股份制银行的人员流动就要来了。”央企高管降薪令一出,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就如此感叹道。

  李萌在一家国有银行北京分行干了5年。就读人大金融系的他毕业当年手上还有一个股份制银行和民营企业的OFFER,但他最终选择了国有银行。“就图个稳定,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悔,当初要去了股份制银行收入会比现在高出30%以上。”

  从普通柜员干起,李萌从最初的月收入2000-3000元,到现在月收入万元,再加上季度奖、年终奖,年收入到手的约20万。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担忧高管降薪后,可能会带来国有银行从业人员薪酬总体下降的“多米诺效应”,国有银行恐怕会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离职潮。上世纪90年代,民生、华夏、招商等股份制银行刚刚成立,由于机制灵活,新晋股份制银行迅速出击,抢夺国有大型银行的大量客户并极速扩张。这些银行更是不惜开出10倍于几大老大哥银行的薪资挖角。几个月时间,几大国有行近半数的熟手员工被挖走。

  “董事长60万了,底下员工还能高过董事长吗?本来就跟股份制银行差那么多,还要降,再降就走人了。股份制银行即使要降也不会比国有银行低。”他说。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相关热词搜索:业内 范围 正在

上一篇:碳配额也可质押融资 兴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
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纸黄金周四亚市盘初微张 纸白银持平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