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按照方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关键词
此次面向全国的公车改革,取消、补贴、拍卖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词汇。
补贴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这一标准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等因素,仅是为了满足保障基本公务出行需求,并非职工福利。
那么,发放补贴是不是比养车省钱呢?据统计,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总数的近六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车改后首先减少的是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其次,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公车更新成本。此外,还能减少因油价上涨、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提出了补贴标准的上限,即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取消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一些公车司机和乘车者高高在上,感觉良好,不时违反交通规则,有的还能免除高速、停车等收费,耀武扬威,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怨言日重,不时以‘吃了一头牛,坐了一栋楼’来加以讽刺。”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对记者说。
“取消”正是这次公车改革的核心。指导意见提出,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有人提出,取消公车会降低公务活动效率。周天勇指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如今驾车技术已经普及化,党政干部完全可以自己驾车。”
而在公车改革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车改就是要改变“官”念。他说,如果一个干部遵循“3510”准则,也就是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地铁或公交,不仅车补能有盈余,身体还得到了锻炼。
拍卖
近年来,先行改革的地方在公车拍卖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暗箱操作上。有的单位内部人员在拍卖时提前打招呼,甚至通过幕后操作使公车以极低价格落入有关系的人手中,或让公车变为曾经的使用人或司机所有。拍卖过程中的甩卖和贱卖,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