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路线明晰
中石化的专业化重组始于2012年1月。当时中石化在“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对集团公司旗下“未上市的同类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的战略目标。专业化重组成为傅成玉任期内的核心战略。
第一个被专业化重组的便是旗下庞杂的炼化工程业务。中石化重整了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于2012年9月挂牌成立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8个月后,中石化炼化工程(2386.HK)便成功在H股实现IPO,并成为当时港股最大的IPO。
重组后的中石化炼化工程在2013年实现总收入约435.72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36.57亿元,同比增长10.2%。
“在经过专业化重组后,炼化工程的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也是傅总极力推动这项改革的初衷。”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称。
此后,中石化对旗下的不同类别的资产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重组,推动这些存续优良资产上市则是既定战略。
不过,针对推动石油工程类资产上市的路径一直扑朔迷离,在中石化内部也一直在讨论和确定过程中。
事实上,对于中石化石油工程借壳上市的方案,江钻股份曾被认为是更适合的壳资源。5月28日,江钻股份与*ST仪化两家子公司双双停牌。
江钻股份全称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系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制造商,曾隶属于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
在江钻股份停牌后,业界曾一度认为中石化会将石油工程类资产借壳江钻股份实现上市。
如今,随着*ST仪化将被注入石油工程资产厘定,江钻股份将成为石油工程机械类资产的整合平台也逐渐清晰。
2013年1月,中石化对旗下的石油机械类资产进行了专业化重组,在武汉成立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下称“中石化石油机械”)。
该公司的资产包括江汉石油管理局的第三石油机械厂、第四石油机械厂、沙市钢管厂、石油机械研究院以及江汉石油管理局持有的江钻股份和四机赛瓦公司的股权都被纳入到了工程机械公司的重组范围内。
4个月后,中石化便将江汉石油管理局持有的江钻股份67.5%股权划转至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钻股份的控股股东也变更为工程机械公司。
此外,中石化还在今年3月份对旗下非油品业务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易捷公司;7月则对润滑油业务进行了重组,成立润滑油公司。
“润滑油和非油业务的目标都是上市。除了这两个外,可能还要包括催化剂公司,它们也正在向总部申请重组上市。”中石化内部人士称。
至此,中石化专业化重组的路线已经明晰,中石化欲打造一个上市公司群,里面囊括了上下游各类资产。
“未来,在经过专业化重组后,中石化可能会出现6~7家上市子公司,既包括已经上市的炼化工程,也包括石油工程、石油工程机械,以及润滑油、催化剂、非油品(易捷)业务等。”上述券商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