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长安
在巴西,中国列车已经承担了里约热内卢80%以上的运能,泰国曼谷的BTS地铁列车、被沙特当地人称为“沙漠中流动的绿色”的朝觐地铁等也都是“中国制造”。
那么,世界为何纷纷“拥抱”中国铁路呢?我国铁路企业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近几年来突飞猛进的铁路建设成就,已经向世界说明了一切。英国媒体曾报道,“中国在这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不存在会扰乱长期规划的政治周期、财力雄厚的国有铁道建设企业。”
高铁“走出国门”符合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中国经济网网友 黄晓凯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蓬勃发展,高铁由点连线、由线成网逐渐完善,国内“四纵四横”的铁路格局日益清晰和完整,未来对高铁建设的需求将进入平台期。因此,中国高铁从“内需”转“出口”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抉择。
同时,中国铁路积极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寻求市场机遇,避开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铁路市场,规避西方世界的政治风险,凸显了我国顶层设计的智慧。在我国提倡的“多极世界”理念和多边发展进程中,筑路成本低、运营速度快、技术整合度强的中国高铁便成为对外经济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