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云机场10年 挺进全球16强(图)
2014-08-05 14:03:47   来源:中青在线   评论:0 点击:

  云山珠水,白云悠悠。今天,白云机场迎来了转场十周年的日子。记者昨天从白云机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最近十年,新白云机场累计接送旅客近

  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建强介绍,目前白云机场第二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十二五”期间,机场将可以满足飞机起降5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500万人次和货邮量200万吨的运营需求。

  “经广飞”四通八达 68家航空公司运营200多条航线

  今年8月6日,南航即将开通广州直飞纽约的新航线。随着广州发往国内国际的新航线越开越多,广州人奔赴全球各地更加便捷了,甚至不少海内外的旅客也将广州的白云机场作为出入境的中转换乘点,“经广飞”越来越走俏。

  2003年~2013年间,30余家外国航空公司先后开航广州,累计新增国际航线90余条。截至2013年,68家航空公司在白云机场运营200多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150多条,国际航线110多条。国际航线覆盖了亚洲42个航点,大洋洲6个航点,欧洲6个航点,北美2个航点及非洲4个航点。目前从白云机场出发,2小时航程可以到达中国西南、华中、华南地区,4小时航程可到达中国及东亚、西亚、南亚、北亚地区。

  空地无缝对接 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覆盖南中国

  一个成熟的国际枢纽,不仅要有发达的空中航线网络,更要具备完善的地面交通网络。转场以来,白云机场着力构建集民航、城轨、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

  2005年9月,白云机场在全国民航首创“异地城市候机楼模式”,率先在东莞建立了内地第一个异地候机楼。截至目前,已经在珠三角地区14个城市建立了28座城市候机楼,开通了19条长途客运专线。

  根据最新的广州空港经济区规划,未来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新型公交、高速公路等将构成丰富的交通网络,实现20分钟直达中心区,1小时覆盖珠三角,3小时覆盖南中国。届时白云机场将成为汇集航空、公路、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小时交通圈的空港核心。

  老外来广更便捷 72小时过境免签国家增至51个

  机场转场十年以来,多项通关政策相继落地,国际旅客往来广州更加便捷畅通,先后实行了“通程航班行李直挂”、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72小时过境免签证等政策。

  2012年“通程航班”业务模式实施以来,已超过160万旅客享受此政策便利,旅客在始发站将托运行李直挂目的地,在广州中转时,旅客不必提取行李再交运,中转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2013年6月实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至今,享受该政策的旅客人数目前已达到30多万人次。

  去年8月1日白云机场口岸对45个国家的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指定国家的公民无需办理中国签证即可在广东省内短暂停留,去年底免签国家范围更扩大至51个。

  便民服务增多 机场购物丰俭由人

  近年来,白云机场应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启用行李自动分拣系统和五级行李安检系统,国内第一家使用“双通道自助登机系统”,全国首家推出自助“值机+行李托运”一体化柜台,首次把办理登机牌和托运行李两项服务合二为一。

  转场十年,白云机场商业也实现了“华丽变身”,高中低多元化价格体系,让旅客在机场购物消费丰俭由人。为更好地平抑物价,白云机场在全国机场首创“品牌商品同城同价”、“餐饮价格星级管理”、“零售柜台基本必需品限价销售”三大工程。目前航站楼2.8万平方米的商业、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已形成高、中、低全系列的品牌布局,品牌商家达100多个。

  据悉,今年白云机场将加快不同国籍精品料理的引进,在餐饮配套上下大工夫,力求为旅客提供世界一流的餐饮服务,擦亮广州饮食文化名片。

  “开放办机场”活动启动 10万元征集服务金点子

  本报讯(记者李妍 通讯员罗志娟、胡方、周征、郭毅)记者昨天从白云机场获悉,8月5日起,白云机场将启动2014年“开放办机场”活动,这是白云机场连续第3年举办该项活动。

  今年白云机场“开放办机场”活动,选择备受旅客和社会关注的“不正常航班服务”为主题,再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服务的“金点子”。

  近年来,“不正常航班服务”成为社会大众广为关注的民航热点话题,国家民航局也高度重视此事。今年,白云机场本着集思广益、直面问题、改进不足的想法,拿出10万元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如何更好地做好“不正常航班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集全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来解决这个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白云机场 全球

上一篇:中信银行携手深航发行“凤凰知音”联名信用卡
下一篇:2014年08月05日四川省猪价分析与猪价行情走势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