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到厦门市思明区几个小区采访,发现原来小区门口琳琅满目的牌匾不见了,只剩下小区党组织和小区居委会两块牌子。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说,该区对96个小区减负放权,让小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2014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之前思明区悬挂琳琅满目牌匾的现象,今天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随着上级到基层检查工作的次数增加,各项工作是否及时开展、落实情况如何,都需要用牌匾来说话。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该做法可能拉近了与上级的距离,乐了领导,满足了他们“一支独大”的心里,认为下面的人就该听我的话,我说的话就该受到重视,我吩咐的工作下面就该有落实。殊不知,这种落实是一种形式主义。
试想,悬挂相应内容的牌匾能真正说明成绩么?能真正方便群众么?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群众眼里并非牌匾多就好。过多的牌匾反而会让群众感觉眼花缭乱,理不清头绪。遇到事情,到底该找哪个部门办都不晓得,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很容易激化干群关系。同时,工作效果如何也不由牌匾的多少来定,过多牌匾只会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所以,此种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做法是到该禁止的时候了。当前,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缩短联系、服务群众那“最后一公里”,就需从上到下,彻底消除动不动就挂牌匾这一形式主义,避免让太多的牌匾成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