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微评 > 正文

江文:为四川干部分层分类走基层手叫好
2014-07-28 07:47:0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我省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构建走基层全覆盖格局 □本报记者 周前进 出村方便了,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更大了,年底前争取再出栏40头

  我省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构建“走基层”全覆盖格局 □本报记者 周前进 “出村方便了,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更大了,年底前争取再出栏40头生猪、20头肉牛。”7月21日,看着眼前宽敞的村道,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平基村五组村民赵明雨高兴地说。(7月28日《四川日报》)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要求,四川省各级党员干部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听民声、建台账、办实事,党群干群关系在干部务实作为中进一步密切。分层分类,走基层全覆盖 “走基层”活动中,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到困难集中、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构建“走基层”全覆盖格局。笔者认为,四川的党政干部创新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了走基层工作的全覆盖,值得我们拍手叫好。

  四川广大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注重实效,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亮点多多,令人叫好。比如他们的广大干部在农村和灾区,就广泛开展干部下基层“联村帮户”活动,帮助村民建房修路、组织生产、发展产业。在城市社区,就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组织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到所在地社区和居住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结对服务和组团式服务如火如荼。在藏区,就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结对认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农牧民家庭,走进寺庙,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帮助解决难题。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这样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群众的不同需要去走基层,确保走基层活动能够真正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发展极不平衡,如果广大干部在走基层过程中,也煮大锅饭,也用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走基层,生搬硬套,那么就可能出现一些地区的群众满意的方式,一些地区群众不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川省委高屋建瓴,能够根据城乡群众的不同特点,根据群众之间的不同需要,分类制定干部走基层工作的重点,这样既保证了广大干部职工走基层工作的全覆盖,又保证了走基层工作有实效,让每一个群众满意。

相关热词搜索:四川 基层 干部

上一篇:面子,权威,靠豪华大楼还是倚百姓口碑?
下一篇:新款“盖”中“盖”,让谁“吃”不消?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