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长期投资回报率却录得负数。而崇尚于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却沦为深度套牢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随着做空机制的陆续来袭,中小股民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此外,管理层热衷于提升股市的直接融资功能,却无法给予投资者合理的投资保障。因此,股市整体吸引力大幅下降,投资者不敢轻易将钱投放至股市之中。于是,银行无疑成为以前相对安全的投资渠道。
一般而言,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组成。不过,在过去多年,财产性收入在整体占比中却不足2%。
至此,有效提升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再通过股市增加普通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即可激活长期沉淀的社会消费能力。再者,消费是生产的主要动力,且可以创造需求,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多的贡献。
除此以外,通过股市也可以实现为企业解困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其中,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过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支撑起整个社会融资渠道,而以股市和债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的占比并不高。
至此,降低股市的准入门槛,同时严格执行强制退市、信息披露等政策,将股市建立成一个“宽进宽出”的市场,大幅提升股市的新陈代谢能力,最终还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一过程会显得相对漫长。一方面,股市圈钱速度过快过猛;另一方面,退市的企业家数却缓慢上升。因此,目前管理层急需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
显然,只有将企业融资难题以及社会消费难题解决好,我国的经济才能够实现稳步健康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的大转型。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的任务相当艰巨。
综上所述,笔者郭施亮认为,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过重,并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投资促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断趋弱,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所以,提振消费,大幅提升消费的占比才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股市作为家庭财富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刻影响到家庭的日常消费水平。至此,救活股市就等于拉动消费,同时削弱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进而救活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