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微评 > 正文

但愿听院士报告趴下的学生不要一睡不复醒
2014-09-17 16:55:1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近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

  近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专门搬了把凳子坐在报告台吴老身后。此情此景让人不少与会的人动容。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

  一位92岁高龄的院士给学生作报告,台下的听众却睡倒一片。乍看起来,这是对于一位高龄知识分子的极度不尊重。短短35分钟的报告,一位92岁高龄的人就可以坚持站着作完,而下面的众多年轻学子却无法忍受,这样的对比确实让人感觉心里很不舒服。不过,此位院士暂且没做言论,我们作为看官,又急什么呢?

  有人在指责这些学生不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种言论似乎显得有些情绪化,也有点偏激。我们难道就可以说,如果这些学生抬起头不睡觉,甚至是站起来听,就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吗?我们难道可以绝对的说,那些趴着听报告的学生都是在睡觉吗?都对吴老的话充耳不闻吗?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只是体现在外在姿态上,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信仰和追求。只有首先自己对于知识、对于真理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渴望与追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除此之外,任何所谓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对待这些趴下的学生,他们趴下是他们的权力,正所谓所谓睡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但是,自己的前途究竟如何,三年后的出路如何,还需要他们自己好好思考并把握,但愿不要一睡三年后一无所学就好。

  作者:冉忻鹭

相关热词搜索:院士 报告 学生

上一篇:舍弃“千亿投资”事小,成就“子孙未来”事大
下一篇:许小年: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