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山西省蒲县深入开展以“察民情、解难题、办实事、化矛盾、促发展”为主题的“千人百村惠万家”主题实践活动。蒲县以“培养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为目标,从机关抽调10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成9个工作团,进驻全县9个乡镇,组建100支工作队包联100个行政村、自然村,每个工作队的10名队员与10户困难群众“结亲”,帮扶农户。(10月6日《经济日报》)
蒲县在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党群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原籍干部包本村”的思路,科学搭配派驻工作队。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帮扶群众实效最重要,而要取得实效,就需要把党员干部放到最能够展示他们才华的地方,让他们大展抱负,服务好群众,这对我们的党员干部走好走实群众路线,服务好群众,无疑是非常有作用的。
由此看来,蒲县推行的“党群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原籍干部包本村”的“四包”活动无疑是英明之举,比如党群干部对村级组织建设,对村级的党建工作那自然是得心应手的,让他们去包弱村,为弱村建立起一个让党委放心,让群众信任的党组织,这对弱村的转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又如经济部门的党员干部,无疑最擅长的是抓经济工作,对经济的发展,肯定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因此让经济部门包穷村,这对穷村的经济发展,这对穷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很有作用的。
同样,让涉农部门包专业村,原籍干部包本村,无疑都是把党员干部放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群众。这样看来,蒲县的“四包”是党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如何把党员干部的能力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帮扶好农村群众的科学决策,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的正确选择,是值得各地推广和借鉴的有效帮扶方式。
蒲县的“四包”把帮扶群众的党员干部放到了他们最能够发挥效力的地方,这对党员干部帮扶群众,取得实效,得到群众的满意无疑是很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