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管理监督失位下的科技腐败当诛
2014-07-05 23:44:20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去年至今,广东科技系统内近50名官员因科研经费落马,其中多涉及部门一把手,发案集中在科技资金使用、分配及信息工程发包环节,揭示科

  去年至今,广东科技系统内近50名官员因“科研经费”落马,其中多涉及部门“一把手”,发案集中在科技资金使用、分配及信息工程发包环节,揭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人民网2014年07月03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随着“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确立,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国家重视科研、增加经费的目的当然是促进科技的进步,可“重立项,轻管理”让大量的科研经费不是被人情赠予就是被中饱私囊,这种破坏“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腐败实在令人痛心疾首确实当诛。

  科技系统的“高官高知”缘何沦为国家“蛀虫”?《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对案情进行深入探访时发现,多名官员由熟人关系结成利益链条的“人情腐败”现象突出,科研经费在使用主体手里“滥用”的问题,折射出科技部门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办管不分、管监不分,科研经费管理暗箱封闭运行、“专业欺骗”和“内行走过场,外行静悄悄”等制度漏洞,并导致财政扶持科研资金管理领域腐败乱象丛生,任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13年佛山科技系统接连曝出腐败窝案、串案就是很好地例证,最终显出了腐败的原形。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科技腐败”?“科技腐败”实际上也是“权力腐败”的衍生品,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科研系统管理监督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想做科研的人拿不到经费,得到经费的却不搞科研的畸形现象,无疑大大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更是阻碍了国家的进步。治理之道或许会很艰难,但也很简单,即国家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厅、审计局,切实肩负起监控责任,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申报、资金使用、会计信息等各个方面实行严格考核,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但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因此,医治科技的腐败,不但要改善权力设计和监督制度上的“硬件设施”,还要完善科技系统官员和科技人员素质上的“软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硕鼠失去生存的环境,才能促使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给国家的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文/凌月)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

上一篇:开好民主生活会 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
下一篇:保持平常心态切实“阳光用权”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