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难题
政府出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但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受政策影响的不同群体的利益,还要防止不同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同政府的博弈中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所以,政府在制定很多政策时难免会有所失误。
在调查中本报记者发现,不同群体对同样的政策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政府出台机动车限牌和根据尾号限行政策,意见最大的是政府突然宣布限号限牌。不过,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部分人大量囤积机动车号牌来获益,但由于缺乏合理评估,政策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对于通过限牌来限制机动车增长,通过限号来控制机动车流量,也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认为这项政策出台不合理,一些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府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上没有配套政策出台。天津的杨先生认为,限号、限行对他这样以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限行后出租车更难打了,地铁、公交更拥挤了,在这些方面政府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杨先生认为,这显然是政策出台前,没有进行合理系统的评估,很多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匆忙出台。
再比如日前实行的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但这一政策在施行后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报记者在对一些网店店主的采访中了解到,如果商家无条件执行这一政策,就会面临成本大幅上升,从而造成销量下降。而如果不认真执行这一政策的店家,又会面临被投诉的风险。所以在这项政策实行后,出现了某些电商缩水执行或有条件执行该项政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投诉不降反升。
而自来水、天然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的价格调整政策,政府希望一方面通过价格来调节资源的使用,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公共资源提供企业的亏损,使其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但由于价格机制不透明,就会被很多民众认为是单纯的涨价。
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我国的公共政策在出台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系统、透明的评估,考虑更多群体的权益,才能让政策更好地服务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