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财政预算改革为政府公信做加法
2014-09-04 08:11:0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仅两天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

  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仅两天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中国政府网)。

  本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制度性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更是政府自我革命的断腕之举,其首先触动的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这一突破性的实践不仅体现了国务院的工作效率,也向公众表达了“改革举措有法可依、有规可据”的执政理念。

  预算规范,才能解资金之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不断发展,民生不断完善,然而各种社会矛盾、不稳定因素也伴之而来。为巩固基础、加强建设、解决问题、维护稳定,财政资金可谓是无处不出,处处大出,资金缺乏的困境可想而知。然而不少政府机关单位还存有“小金库”、“私房钱”等不合法不合理的公共资金,有的沉淀已有10年甚至20年,使财政资金未效其能、未尽其责,造成巨大浪费。“这些‘奶酪’必须要动!要让那些躺在账上‘打呼噜’的钱,真正用在有利于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规范预算管理,将从制度上缓解财政经费紧张的困局,既保证资金的安全,又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预算透明,方可安百姓之忧。近几年,国务院推动各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受到了广大民意的支持和肯定。但是赞扬之余还有质疑的声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公开的范围有限,公开的决心不强。财政收入来之于民,而财政支出却不为民所知,加之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发酵,必将滋生出危害党群关系的毒素。本次预算制度改革,总理明确提出:“不光是中央部门、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都要公开预算。”此声调之强硬、态度之坚决、行动之果断必定将加快财政资金流向完全透明化、公开化,还民众一个安稳、一个真相。

  预算公开,才可堵贪腐之门。长久以来,由于政府财政预算对于公众不透明,使得资金缺少社会监督,给了干部队伍中的贪腐分子可趁之机。有的同志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肥了自己的胃口,却损了群众的利益;有的同志借各种事务之名滥用资金,涨了自己的面子,却消了人民的存折;有的同志干脆不用少用资金,减了自己的麻烦,却增了大众的忧虑。预算公开,把财政的钱怎么花的让百姓知道,给资金套上监控仪,方能堵住挪用、滥用、不用等“偏门”,从制度上堵住贪污腐败。

  规范管理、透明公开是本次预算改革的关键词,笔者从中看到了政府对自己的反思之深刻,决心之坚定,也读出了政府以人民为根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正是在为政府公信力做加法。预算是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资金的预算改革维系着社会公平,要继续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提升管理效率,才能保证深化改革切实度过深水区。

  作者:谢潜龙

相关热词搜索:加法 公信 预算

上一篇:航运春天来临 国货国运获“最给力”政策支持
下一篇:网销保险理财产品大范围下架 监管或将收紧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