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央行正回购利率再降20基点 与降息步伐一致
2014-12-03 11:11:13   来源:南方都市报微博   评论:0 点击:

  央行[微博]昨日降息后首次公开市场操作,延续了宽货币的态势。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天50亿元的正回购,中标利率从此前的3.4%下降至3.2%,下降20个基点。这是今年以来,正回购利率第四次下降。

  多位受访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此次正回购中标利率下降,央行旨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并通过净投放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由于昨日到期200亿正回购,央行昨日相当于单日净投放150亿。

  与降息步伐一致

  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出紧张态势。11月20日,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回购利率为3.28%,较19日上升8BP;上交所[微博]7天回购利率为5.835%,较19日大幅上升57.5BP。11月21日,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回购利率为4.20%,较前一交易日上升92BP;上交所7天回购利率为6.135%,较上一交易日上升30BP,近期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影响继续显现。在此背景下,昨日,央行进入公开市场操作时间窗口。央行公告,昨日开展14天期50亿元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2%。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此前的3.4%下降至3.2%,降幅为20BP。

  实际上,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央行正回购第四次下降。上半年以来,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都保持在4%。7月31日,央行开展14天260亿元正回购,中标利率下降至3.7%。48天以后,央行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下降至3.5%。10月14日,央行14天200亿元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再次下降至3.4%。昨日,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2%。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南都记者,央行正回购中标利率下降20BP,跟前两天的降息逻辑一样,都是为了引导利率市场下行。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微博]也持同样的看法。刘东亮告诉南都记者,央行无疑是希望通过正回购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说明货币政策操作具有延续性,货币政策宽松将持续。”

  缓解市场资金紧张

  较之过往正回购规模,此次正回购资金量较小。14天期正回购规模为50亿元,操作量较上一期再减50亿元。这样的正回购规模,不仅创下了本轮14天正回购重启来的“低量”,也创下了各期限正回购操作量约一年半以来的新低。根据机构统计,本周二、周四两天各有200亿前期正回购到期。这意味着,今日央行正回购将实际形成150亿元的单日资金净投放。

  “50亿的量规模很小,做不做都影响不大,央行操作的象征性意义更大,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宽松将持续。”尹中立向南都记者表示,此次正回购规模只有50亿元,无疑是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上述银行债券交易员也表示,在市场资金面因新股集中发行等因素造成短期收紧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开展净投放有助于缓解市场情绪。

  上周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一度有银行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平头寸,导致银行间市场交易罕见延迟半个小时。一位银行债市交易员告诉南都记者,本周IPO密集发行,银行资金都不愿向外拆出,这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刘东亮则认为,除IPO密集发行外,造成目前市场资金紧张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前一段时间货币宽松时不少银行又开始加杠杆,导致资金错配加剧,银行流动性紧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正回购规模缩小,昨日财政部和央行进行了600亿国库定存投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据披露消息显示,3月期品种的中标利率在4.10%,较上期略上升10个基点。

  对于后市,刘东亮认为,12月前三周货币市场资金都将比较紧张。为此,央行可能会在此期间暂停正回购,以进一步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预计未来央行还将降息。”刘东亮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杨森

  链接

  国际投行共识:明年继续降息

  在央行上周降息后,国际投行纷纷发布报告称,明年还会继续降息。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昨日发表微博表示,央行21日的降息显示出中国货币政策新方向。由于此前定向宽松并未起到预期效果,而近月来屡屡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表现也促使政府在稳增长当年采取更坚定的步伐。鉴于此,我们将2015年中国的政策预期由之前的无变化调整为两次25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共50基点)和150基点的准备金下调。

  而巴克莱也发布了类似的报告,巴克莱认为,中国央行降息后,短期经济硬着陆风险降低;预计2015年上半年还将经历两次对称降息,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相关热词搜索:正回购|20

上一篇:央行双降势在必行 整治虚高贷款利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