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国企改革成败与否不仅关系沪深股市的涨和跌,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能否长治久安。从目前央企推出的改革安全和地方国企案例看,改革效果难以预测。因为这些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国企经营机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变革。这些转换变革必然涉及如下重要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如下难题,国企改革才会成功。
其一,国企改革必须打破国企非要国有控股占大股东地位。上海市政府领导已经表态,在竞争类行业中,上市公司大股东所持股权可以非国有化。如果上海上市公司国企改革真的这么做,哪怕有几个案例,定会在资本市场引起巨大反响,引领全国国企改革渡过深水区。
其二,混合所有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美国的黑石等等。只要这些国际投资机构对国企有兴趣,愿意参股,控股等各种方式搞混合所有制。有关部门和地方都应当大力支持,开绿灯。这样国企才能成为国际化、市场化的企业。
其三,国企改革必须与市值管理制度相结合。现行国营企业的弊端在于缺乏市值管理制度。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根本不会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只关心自己的位置。还美其名说把经营工作做好,股价由市场说了算。真正市场机制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对该公司股价和市值是非常关心的,与自己日常工作是连在一起的。
其四,市值管理机制与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机制是紧密相联的。各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解放思想,实行名副其实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原来的国营僵化经营体制。
其五,国企改革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又要防止以此为借口,无所作为,不想改革。由于国企改革中很容易发生国有资产价格贱卖之类的问题,所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董事长干脆消极对待改革。没有紧迫性,除非上级部门硬逼改革。这就是国企改革叫了大半年,实质性可复制的成功案例并没有出现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引入国际资产评估标准和机构,规范资产评估体制。消除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董事长后顾之忧。
总之,国企改革是经济金融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沪深股市能否稳定发展,由熊转牛。希望政府各级部门克服障碍、阻力,全力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