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发改委下调汽柴油价格 油价现6年内首次“四连跌”
2014-09-17 15:26:18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新华网9月16日电(陈相乐 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6日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3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

  新华网9月16日电(陈相乐 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6日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3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0元和0.12元。调价执行时间为9月16日24时。

  在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之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分别在7月21日、8月18日和9月1日连续三次下调。

  根据公开信息,自2009年国内成品油与原油直接挂钩及调整最高零售限价以来,只是在2012年和2013年出现过“三连跌”的局面。这也就意味着,本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是六年来的首次“四连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新华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改委下调汽柴油价格 油价现6年内首次“四连跌”

  原油下跌态势不改

  “成品油"四连跌"后,国内各地国三柴油和90#汽油零售升价重回6元时代;除海南省外,国内各地93#汽油及97#汽油零售升价也均维持在7元区间。”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雪君表示。

  事实上,自9月1日国内成品油下调以来,因国际原油供应充足、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以及美元汇率走强拖累,投资者情绪基本上保持看空状态,导致原油下跌态势不改。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15日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变化率为-2.56%。

  国内油市在持续的下调预期影响下,批发价格持续走跌至2010年10月底以来低位。9月16日中宇资讯监测国内26个主要城市中石油、中石化批发均价为:国三0#柴油为7455元/吨,较零售到位均价低691元/吨。国四93#汽油为8707元/吨;国四0#柴油为7658元/吨,汽柴油分别较零售到位均价低1105和877元/吨。批零价差逐渐拉宽,终端加油站利润空间加大,优惠让利幅度也随之增加,据悉国内部分加油站维持0.2-0.5元/升的让利幅度。

  物流公司、私家车主受益多少?

  国内成品油价格四连跌,对物流公司、私家车主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隆众石化薛群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不断普及,其节能环保的特性不断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高昂的油价,让燃油式汽车车主们不堪重负。但是今年,成品油价格的连续下调,让私家车主及物流公司的成本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尤其是物流企业。

  此次调价,对于私家车而言,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升汽油的私家车为例,此轮汽油每升下调0.11元,相应的下个计价周期的油耗成本将降低8.8元。

  对于物流运输行业而言,以载重50吨的货车,每月平均跑10000公里左右,百公里油耗38升柴油为例。本轮下降0.11元/升,在下一个计价周期的时间里,将减少209元的油耗成本,物流企业的燃油成本有所下滑。

  现行定价机制“比以前的好了”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对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调整。将调价周期改为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变化幅度要求,并将价格计算方式由移动平均改为平均,改进挂靠油种。

  而在此前,中国成品油价格依照的是2009年5月出台的“22个工作日+4%变化率”原成品油定价机制。但因周期长、反应滞后等问题最终这一定价机制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统计,从2013年3月宣布实施新定价机制到如今,在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运行一年半的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14次下跌,11次上涨。

  对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第一,新的机制下,调价会更及时。按照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油价该升就升,该降的时候就降。国内和国际油价基本可以做到同步,这个非常重要。并且,油价及时调整,还能够照顾到商家、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利益。第二,新的定价机制出台之后,正好遇到国际油价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所以国内每一次成品油调价幅度都不是很大。这样的话,老百姓就比较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不过毕竟国际油价不能是永远平稳的运行,所以也会多少遇到一些挑战。不过,在林伯强看来,相比旧的定价机制,现行定价机制的确是“比以前的好了”。

相关热词搜索:油价 柴油 价格

上一篇:高频次表态彰显反腐“零容忍”决心
下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不再暂停受理新设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