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美联储歇斯底里的政策实际都是经济学家作祟
2014-07-16 09:26:55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美联储  金融危机前,许多央行行长和经济学家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想象自己是不受政治争论影响的技术专家。毕竟,他们的工作是引

美联储

  美联储

  金融危机前,许多央行行长和经济学家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想象自己是不受政治争论影响的技术专家。毕竟,他们的工作是引领经济绕过通货膨胀和萧条的陷阱。谁会反对这一点呢?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然而,事实证明,用货币政策应对经济萧条尽管符合绝大部分美国人的利益,却不符合一小部分富人的利益。结果,和税收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和阶级冲突、意识形态冲突联系在了一起。这一观点值得理论界参考。

  近些年,我们学到的一个痛苦教训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政治性,远比我们以前料想的强。你可能会说这不废话吗。但在金融危机前,许多经济学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包括在下——都相信,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已经达成了相当广泛的专业共识。

  在货币政策上尤其如此。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曾宣布,从2001年的经济衰退,以及随后的复苏中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激进的货币政策能缩短衰退的时间,降低衰退的强度。”那时离现在并不久远。当然,我们的两党曾达成共识,赞成用更激进的货币政策应对2007年到2009年的那场严重得多的衰退。是这样的吗?

  不是。我写过很多有关“货币施虐癖”现象的文章,这种现象是指,不管情况如何,不断要求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和其他央行停止提振就业的尝试,并提升利率。我说过,这种现象的持久存在与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而意识形态反过来又和阶级利益有莫大(博客,微博)关系。我现在依然这么认为。

  但现在,我认为阶级利益还会通过一个更天然、更直接的渠道发挥作用。很简单,尽管宽松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或许有助于经济,但它们却会直接损害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的大量收入来自债券,以及其他一些付息资产——主要是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尤其是最富有的那0.01%。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学家 歇斯底里 实际

上一篇:涨停板摇篮:公告透露利好 15只个股有潜力
下一篇:国内首只联通欧股ETF即将面世 捕捉大陆低估值机会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