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奖惩优劣将会放大 车险费率改革方案年内推出
2014-07-26 10:17:03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几经推迟后,监管层终于拉开了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定价(下称车险费率)改革序幕。  具体车改方案年内会推出来,最快在9月份出台。7月23

  几经推迟后,监管层终于拉开了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定价(下称车险费率)改革序幕。

  “具体车改方案年内会推出来,最快在9月份出台。”7月23日,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称。他透露,与车险费率改革配套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中保协)汽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近日已完成了行业内的第三次征求意见。此次改革涉及“三步走、调整四项浮动费率”。

  如果你是一位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那么车险费率改革之后,你或许将获得多至数倍的折扣优惠,远远超过目前保险机构按照NCD(无赔款优待)规则给予的七折缴费折扣。反之你有不良驾驶习惯的话,次年必须缴纳的“惩罚”性缴费尺度也很大。

  倘若车险费率改革利好特定的投保人,那么对行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囿于行业现实,诸如“承保成本的上升使得行业偿付比率自2011年以来持续走软,限制了险企开展价格竞争的能力”等因素,高华证券认为市场化改革对行业是中性影响。

  “三步、四项”

  监管层似乎在与时间竞跑,年内推动车险费率改革的信号已经发出。

  近日,保监会已听取行业费率测算汇报,征求行业测试意见,下发了车险条款费率改革指导意见。“大局已定,如无意外,下半年车险市场化定价政策便能推出来。”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称。

  这位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车险费率改革之后的中国商业车险条款体系——其主体便是行业示范条款,创新型条款为补充,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关键在于,以市场化为导向,赋予并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

  保监会一位副主席在出席6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全国机动车辆保险人联席会议上表态有意推动商业车险定价市场化。高华证券认为,这表明商业车险定价改革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尽管2011年以来这一改革进程已几经推迟。

  不过,保监会目前并未透露任何潜在的具体措施,但重申其最终目标是让保险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以确保更好的客户体验。

  在高华证券看来,市场化进程将分阶段展开,因为保监会也同时强调了需要平衡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而鉴于保监会以往声明更多地强调了保险企业的资质、即“谁来保险”,未来的改革将更集中于“如何保险”。

  因此,“预计在初期阶段,保监会将为车损险(主要车险险种)设定一套新的基准费率,同时在其他部分定价(例如选择性购买的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费用等)的问题上给予合格险企更大的自主权。”高华证券报告称。

  事实上,据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目前版本行业用的原有14个费率浮动系数,只剩下“无赔款优待(NCD)、车型、渠道、自主核保”等四项浮动费率系数。

  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变化,奖优罚劣的力度很大,可以让投保人更加注意自己的驾驶习惯;渠道系数方面,允许各公司按照自己的费用差异来报批;自主核保系数方面,允许各保险公司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设置一些商业车险核保系数,但会分步骤、分阶段放开。

  不过,“上述四项费率浮动系数处于内部研讨阶段,尚未公开。保监会一直在组织测算,接下来还会进一步论证细化。”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

  而商业车险费率依然是固有框架,即分为三个层次计算,由基准纯风险保费、基准附加费用、费率调整系数组成。

  具体“三步走”是指定价基础的确定、定价自主权的确定和如何扩大自主权。

  这其中,目前车损险的基准费率主要基于购车价格,而未来可能基于车型。高华证券认为,基于车型的定价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险企面临的潜在风险,因为车辆部件/维修成本因车型而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全行业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和共享,这项工作在自2012年保监会成立了旗下数据公司以来一直在开展。

  就此,人保财险精算总监陈东辉提出车改思考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当务之急是行业数据的透明公开。出险率、案均赔款、车均保费等最基础的业务信息不公开,行业经营缺乏基准;赔付率、费用率等经营指标不透明,对市场效率、竞争力就无法衡量,客户的选择也是不全面的。数据公开形成的比较压力才是真正的市场压力,比简单的价格竞争带来的压力更具建设性和积极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奖惩 费率 车险

上一篇:险企圈地高端养老商业模式仍显单一 养老社区雏形已现
下一篇:电子渠道使用率四降一升  “费用”满意度下降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