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口水仗,往往很容易被忘却。但细想起来,这些年互联网屡屡语出惊人走红的CEO真不少。大体分两类:一是善于营销、主动传播,如小米董事长雷军;二是老板性情使然,公关团队难以把控,如360周鸿祎、京东刘强东。
“大嘴”CEO们往往能在争议声中,迅速为公司业务聚拢关注,省去大笔营销费用,但不当或失败的言论也会引火烧身。在行业投资人、互联网评论人王煜全看来,社会化趋势赋予企业以“人格体”,以后个性化、敢说话的CEO会越来越多。
王煜全:企业也是人格化的,社会时代需要人格力量。以前CEO都被塑造成说话做事很稳,但真实的创业者就是有缺陷的。比如周鸿祎说话容易和人起冲突,但恰恰这让做产品更精致,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的。
互联网评论人阳淼认为:企业也在打造“自媒体”,一些有个性、嗅觉灵敏的CEO不可避免地成为“主炮手”。但这种做法各有利弊,老板长了一张爱说的嘴,言论失控怎么办?
阳淼:言论失控怎么衡量?单用企业公关部策略衡量已经不合适了。如果领导人的话引起麻烦,应该调整公关策略,跟着掌舵人走。公关做得好的,如阿里巴巴或360,都是这样这样。一些做的不好的墨守公关条例,出格了就灭火。新互联网时代,是个激扬个性、鼓励个性的年代,不是设条条框框,先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