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中石化改革存待发力区 易捷便利店无明显变化
2014-09-25 13:40:57   来源:证券日报   评论:0 点击:

   有业内人士称,央企改革是要逐步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持股,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编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混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新上市的这款水卖得还不错,都是来这加油的顾客整箱整箱的买。”

  实际上,为了发展非油业务,中石化已经与多家小伙伴牵手,包括顺丰速运、大润发等公司,欲借助外力实现其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目标。

  8月12日,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化覆盖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网络将与顺丰速运的物流网络相互连接,提升双方网络覆盖率,增强网点的服务功能,形成1+1>2的叠加效应,中石化加油站将为客户带来越来越多的全新体验和服务。

  中石化的改革可谓如火如荼,成为近段时间资本市场引人注目的明星,但遗憾的是,易捷便利店仍未切换至改革模式。

  当记者询问这里可以发快递吗?一位工作人员颇为疑惑,摇头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停顿片刻,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听总公司说过这事儿,但现在还没开始,估计过段时间会有这项业务。”

  日坛路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尚未听说快递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与中石化签署合作协议的还有汇源果汁、1号店等公司在便利店尚未开展具体业务,在易捷便利店还没有汇源果汁的产品。

  为了发展非油业务,中石化还与腾讯、复星国际、海尔等多家公司“联姻”。

  “非油业务想象空间巨大、发展潜力巨大,是个金矿。”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今后在发展优势油品业务的同时,将大力挖掘非油业务潜力,未来重点发展便利店、汽车服务、O2O、金融服务、环保产品和广告等新兴业务,打造全新商业模式,逐渐从油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通过跨界营销让加油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

  改革刚刚起步

  未来有望持续发酵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引资只是其改革的第一步,在10月底董事会成立之后销售公司将谋划上市。

  此外,在引资的同时,中石化还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注入。

  其中,*ST仪化发布重组方案称,公司将以240亿元的作价收购中国石化集团持有的石油工程公司100%股权。

  9月16日晚间,停牌三个多月的江钻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收购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100%股权。

  傅成玉公开表示,目前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顶层设计的一部分,未来中石化的成品油销售、润滑油、添加剂业务等都将独立出来,走专业化的经营道路。

  7月1日,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滑油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石化专业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的专业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其业务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石化表示,润滑油重组改制设立有限公司,有利于润滑油业务未来更好地借助外部资本力量加快发展,建立更为规范、更符合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逐步实施资本化运营和国际化发展。

  瑞银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石化最为急迫的重组完成后,公司专业化重组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不会结束,市场对页岩气、管线、润滑油等资产上市的预期会加强。

  “对于中石化来说,革命刚刚开始,改革仍将继续深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都如是表示。

  央企改革转型样本

  新一轮国企改革潮

  今年以来,央企改革正在不断加速并寻找突破。傅成玉领导的中石化正在成为此次改革的领头羊。

  根据中石化的公告,销售公司将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初步考虑,销售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中国石化派出董事4名,投资者派出董事3名,独立董事3名,职工董事1名。

  此外,中石化销售公司发布公告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易捷副总经理等9名非油业务职业经理人。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和薪酬待遇市场化运作。

  对于垄断已久的中石化,这种关于内部管理模式的改变可以说是破冰式的改革。

  中金公司分析师关滨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油气改革畅想之一 央企新政的“内功”》的研究报告称:“我们非常关注重组过程所能带来的治理机制的改善。”

  他预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重组或分拆无法回避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各类社会资本可能对管理透明度、大股东权利的监督约束,乃至经营决策的参与将有更高的要求。三大油的主要上市平台均有可能是本轮改革的受益者。

相关热词搜索:便利店

上一篇:挖机市场渐成洗牌之势 三一、卡特等竞争优势扩大
下一篇: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 煤炭行业现回暖迹象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