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两个领域是阿尔瓦利德王子十分钟情的投资方向,一是银行金融业,如收购花旗银行的股票;另一个就是酒店业,而入股花旗银行是奠定王子国际盛名的重要一战。
从3万美元到200多亿美元,沙特首富阿尔瓦利德·塔拉尔被誉为是“阿拉伯世界的沃伦·巴菲特”。他曾是美国最大的国外个人投资商,投资领域几乎涉及美国生活的所有层面。在许多世界著名品牌中,如花旗银行、美国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苹果公司、迪士尼、四季酒店、可口可乐等都有他的巨额投资。像巴菲特一样,阿尔瓦利德的高端投资,在拯救一些濒临破产的大公司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利益。
买地起家
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富翁,在少年时代却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逃课打架、肆意滋事是家常便饭。为了改掉其不服管教的恶习,1969年父亲将年仅14岁的阿尔瓦利德送进了利雅得军事学院。这是沙特最有名气的高等院校之一,类似于美国的西点军校一样,许多沙特政要都在这里经受锻炼。当时,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教让这位逍遥惯了的王子无数次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不过,青春年少的岁月很快过去了,阿尔瓦利德逐渐长大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商业的兴趣和热爱与日俱增。1977年,年满22岁的王子进入了美国加州门罗学院获得商业管理科学,1979年,王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沙特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可以多付给你两个月的生活费,你就把它当成贷款,成功与否全凭你怎么用这3万美元。”父亲将一只信封放在阿尔瓦利德眼前的桌子上。阿尔瓦利德此时坐在沙发上,还没等他回过神来,父亲早已站起来转身上了楼。
3万美元,而且还是贷款,这对一个挥金如土、好胜心极强的王子而言,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于是,阿尔瓦利德迫切希望能够成功,这种愿望就像口袋里没钱的孩子对棒棒糖的追求一样,不断慢慢滋长。阿尔瓦利德曾对自己的朋友说起过那段迷茫的日子,“每天行走在街上,我都在思考,我这20年是在碌碌无为和荒废中过来的。那么,面对我刚刚出世的孩子,哪怕是为了我自己,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他拿着3万美元再次回到了家中,对妻子妲拉说明了其中的情况,受过高等教育的妻子建议王子可以把自家的房子先抵押出去,拿着这些抵押金,凭借他们的关系去打开事业局面。天性喜欢冒险的王子非常喜欢妻子的建议,他随即找到当地一家银行,将100万美元的房子以20万美元抵押出去。然后他开始留意相关新闻,查阅金融方面的报纸,并进行市场调查。
因为从15岁开始,他就坚持听BBC电台的新闻,学习商业知识,阅读杂志和报纸,加上从父亲商业伙伴处得来的生意经,以及在美国管理学院学得的东西,阿尔瓦利德积累了不少商业运作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而且他的父亲原本就是做房地产生意的,耳濡目染下,经过深思熟虑,阿尔瓦利德拿出仅有的23万美元全部投入到沙特国内尚不热闹的房地产业上。
很多人问他,当时沙特的房地产并不热门,他为什么不投资让沙特富得流油的石油产业?而且凭借他在国内的关系,石油行业的利润肯定比房地产来得丰富。其实,这与王子自信、喜欢冒险、特立独行的性格有关。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辛苦了两年后,王子终于为自己赢得800万美元的第一笔生意,主要是在沙特首都附近一处军营内建造一所军官俱乐部。
阿尔瓦利德王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拿到回馈金后就放任这项工程自生自灭,而是亲自参与工程,周密计划和布局,并将赚取的钱重新投入到工程建设。这项工程的顺利竣工和后期的获利最终没有让王子失望,他在创业初期就大赚一笔。
之后,王子的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通过点石成金的投资,到2006年,仅仅用了27年的时间,阿尔瓦利德的个人财富就从最初的3万美元迅速飙升到了200亿美元,让世人见证了他的中东式财富传奇。
走向银行业
靠进入房地产业,阿尔瓦利德挖到生平第一桶金,但真正让其成为世界级富豪的关键,则是进入银行业。
因为经常向银行借贷大量钱款,一来二往中,阿尔瓦利德也了解了其中一些行情。在他看来,银行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几乎掌控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银行作为信贷机构,是值得人们信赖的依存单位,它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本国居民的利益。看到这些好处,进军金融业的信念再次坚定了。“我想要进入商业世界的核心,而银行正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眼睛。”阿尔瓦利德如是说。
他先是对国内大大小小几十家银行进行了评估,然后发现,很多银行存在机构臃肿、业务杂乱无章、经营不善等问题。王子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进入金融界的最佳时机。
经过调查王子发现,当时沙特的银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国驻沙特的银行,即外资银行,比如美资银行、荷兰银行、英资银行、法资银行等。这些银行由外资主导,如果王子投入这些银行业,就当时的资金来看,那根本就是螳臂挡车,想拿下主导权根本不可能。第二种形式就是国内银行,但那些大型的国有大银行都身价较高,王子就算倾尽全力投放资金也占不了几成股份。于是,他最终把目标瞄准了国内的几家小银行。
1986年,他突然宣布成为沙特阿拉伯联合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那时的沙特联合商业银行体制差、规模小,并且连年亏损,股价大幅贬值,几乎跌倒了零。但就在阿尔瓦利德入主这家银行后的第3年,它成为沙特盈利情况最好的商业银行。这一投资的成功,令阿尔瓦利德信心倍增,更重要的是,在亲自经营银行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必要的金融管理经验,也体会到其中隐藏的利益。
然而,阿尔瓦利德王子的这一举动给整个沙特王国带来了不小的波澜。皇室成员一般不能干涉国家金融业,但阿尔瓦利德如此大张旗鼓地收购银行经营权,几乎预示着皇室要大刀阔斧干预金融业一样,引发商界的一片哗然。有人认为,王子的做法具有极大的侵略性,甚至有人投诉说,王子的这种做法是在有意偷取私人机构的信息和个人数据,这样一来,各企业内部的机密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这种形势下,王子的银行虽然还清了所有的前期欠款,但前来存款和注资的人却少得可怜。尤其是在跟一些大公司开展业务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将自己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私人数据交由联合商业银行管理,因为他们害怕王子利用这些数据来控制他们,窃取自己的一些机密。于是,王子面临着如何把自己的信誉建立起来的难题。
为了打消客户疑虑,阿尔瓦利德专门请人做了很多一流的密码柜、指纹机等保密工具,用来存放客户的数据,钥匙交由客户自己保管。通过这些让客户放心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王子终于在金融业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威信树立起来了,但是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利,而且银行内部员工过多,且大多是习惯于坐观其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于是,王子召齐了600多名员工开会,告诉他们,以后他们的薪资将全部与个人业绩直接挂钩,也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很多员工一下子无法适应,纷纷联名上书控诉股东。
然而,阿尔瓦利德王子毫不手软。即便在银行很缺人的情况下,他还是将600多员工裁掉了一大半,最后只留下了250多人。这一举动着实影响不小,在当地引发又一轮舆论战。裁员结束后,王子并未罢手,又开始从内部整顿开支,尽量缩减开支,就连员工买一支笔都要从他手中获批。到了1988年,这家银行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不但摆脱了财政赤字问题,而且也发展成为沙特最赚钱的银行。
在国内取得成功后,王子又开始部署自己的国际银行业目标。1990年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危机,试图通过私募10亿美元来渡过难关,然而自救计划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当时许多投资者都在等待花旗银行的股价跌得更低,好进场瓜分。
就在花旗积极试探投资人意愿时,却发现阿尔瓦利德已经在购入花旗股份,他在法律规定无需披露的持股上限之下,以平均每股12.46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占当时花旗总股本4.9%的普通股,耗资2.07亿美元。
此时的阿尔瓦利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毫无名气,他的出手让所有人感到意外。花旗高层遂派人前往调查,与王子确认此事。而在此之前,候选的另一方投资人是科威特政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科威特政府将会成为花旗的新东家。然而,历史戏剧性地帮助了王子,1991年2月,海湾战争爆发。科威特政府忙着应付战事,对投资花旗一事几乎无暇顾及,花旗高层心急如焚,很快同阿尔瓦利德进行了第二次商谈。
沟通之后,阿尔瓦利德毅然斥资5.9亿美元增持花旗新的优先股份。如此一来,他在花旗的总股份一举达到了14.9%。在他介入两周之后,一批国际投资者闻风而动,一下子认购了近6亿美元的新优先股,花旗危机逐渐消退,股价扶摇直上。而阿尔瓦利德则在此战中名利双收,当年投入的8亿美元,数年间已经变成价值100亿美元的股权,他也成为花旗集团最大的个人投资者。
不少人认为,如果科威特不是因为战事拖累,花旗便不会被阿尔瓦利德纳入囊中,这个有钱又好运的王子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捡了个“便宜”。实际上,1989年3月,掌管沙特联合商业银行的阿尔瓦利德,便要求当时的财务专员为其准备10家上市银行的年报。他通过研究把投资范围缩小到4家,最后瞄准了最“便宜”的一家,即当时正闹破产的花旗。
进军酒店行业
一直以来,有两个领域是阿尔瓦利德王子十分钟情的投资方向,一是银行金融业,如收购花旗银行的股票;另一个就是酒店业,而入股花旗银行是奠定王子国际盛名的重要一战。
阿尔瓦利德1994年参股费尔蒙饭店集团后,进军酒店业的步伐没有停下来过。1960年,意大利人伊萨多·夏普创建了四季酒店集团并成为其主席兼总经理。四季酒店将集团总部设在了多伦多,刚开始时主要拥有和管理一些位于多伦多市区的中等规模的豪华型饭店。1992年8月,四季酒店集团斥资巨额收购丽晶国际饭店集团,其中包括它所有的管理合约、品牌名称和商标等。这一举措使得四季酒店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营豪华饭店的集团之一。
其实,在这场收购中,阿尔瓦利德王子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他来说,名声在外的四季酒店如日中天,如果能囊括到自己的旗下,联合费尔蒙,一定能将其打造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饭店品牌。
1994年4月,王子得到一个准确情报称四季酒店的总裁伊萨多·夏普正在寻求一些投资人来帮助饭店进行现金融资,而他们积极要求参与其中的都是在政坛、商场有权有势的人。虽然阿尔瓦利德王子因在花旗的参股中一举成名,但仍然有很多人怀疑他资金的真正来源,认为他是代表中东国家的某个集团,而不是个人,更有甚者认为王子是买卖军火的,怕跟他交易会带来麻烦。所以,一些大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很少会主动联系王子。
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王子的投资计划,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主动找到夏普。持怀疑态度的夏普迟迟没有给王子准确的答复,直到王子答应以高出市价五成的价格买下四季酒店的股票时,夏普才开始有所心动。不过,王子开出如此高的价格并不是没有条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实质的股东参与酒店的管理。
最终,阿尔瓦利德以高出市价五成的价格,用1.2亿美元买走了四季酒店22%的股份。他的这一举动在商界又引起了一片哗然,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这完全是王子的饭店情结在作怪,认为是王子一时的感情冲动。不过,只有夏普和阿尔瓦利德最清楚,他们是有着长远规划的。
收购完成后,一方面,王子的这一举动间接为四季酒店打了广告,使得他和饭店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资金的扩大使得饭店的实力大大增强,有了进一步大力扩张的资本。这也合乎王子有意将个人的饭店事业进一步向国际化推进的初衷。
王子的这一看似疯狂的举动,在短短3年内使得他的个人身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饭店的收益在他投资后便如脱缰野马般直线上升。截至1998年年初,王子投入的1.2亿美元变成了2.5亿美元。到2004年底的时候,更是突破了6亿美元大关。
在收购费尔蒙饭店,并成功投资四季酒店后,王子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来,而是不断地尝试,寻求改革和突破。2006年他与比尔·盖茨和夏普联手将四季酒店收购,成功将其完全私有化。
2006年的11月6日,旗下拥有74家豪华酒店的四季酒店集团宣布,接到盖茨、沙特亲王阿尔瓦利德以及该公司创办人夏普37亿美元的联合开价,将把上市公司摘牌转为私人公司。一时之间,在纽交所上市的四季酒店公司股价当天就飙升近30%,达到了82.5美元,在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价格则上涨21.67加元,至93.78加元。
“米老鼠”不再哭泣
收购国际资产越得心应手,财富机会也愈发向王子靠近。1993年底,忙于自己新年规划的王子,这时被陷入困境的米老鼠打扰了。
当时的迪士尼乐园母公司希望在欧洲建立一个乐园,虽然他们知道,要想将美国文化的代表打入欧洲市场有相当的难度,但他们还是执意进行着这一计划。在选择西班牙还是法国问题上,足足讨论了3个月。从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度等因素来考虑,总部的决策者们都看好西班牙,但是法国政府得知这一计划后,认为迪士尼乐园可降低本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便盛情邀请,希望美国迪士尼总部优先考虑到巴黎开设子公司。
作为国际性的时尚大都市,巴黎的人们更注重消费和娱乐,并且法国政府承诺可以在建造地点增设一些车站,方便游客往返。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在巴黎建造迪士尼乐园的计划很快进入筹备阶段,具体地点最后定在了法国巴黎东南方的瓦·德·马恩。
1992年4月,这座造价70亿美元,包括7家饭店,可提供5000间客房的世界级乐园,在大家给予厚望的情况下顺利开张营业。不幸的是,这座由世界顶级设计师精心设计的顶级乐园,在开业初期迎来了短暂关注后,随后就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因为地处偏僻,加上当地经济不景气,乐园内部一片萧条,入不敷出的情况导致经营举步维艰。
有当地批评家评论称,迪士尼乐园是美国文化方面对欧洲文化的一种侵犯,是一种将本土文化强加给欧洲人的不耻行为,受到了法国民众的排斥,出现亏损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舆论氛围中,欧洲迪士尼无法再为这个项目找到任何投资和急救人员,眼看着巴黎迪士尼乐园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就要濒临倒闭。
1993年底,一次机缘巧合,王子结识了这个品牌,并开始研究它。王子招来了自己最亲近的顾问西杰蓝,说出了自己对迪士尼的看法和投资意向,然后让他着手大量买进迪士尼的股票。等时机成熟后王子便与迪士尼开始协商合作事宜。
对于王子而言,这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过16天的漫长谈判,欧洲迪士尼和迪士尼母公司终于做出了让步,阿尔瓦利德以3.45亿美元成功取得了欧洲迪士尼乐园24%的股权。签署协议后,王子以乐园内部资金吃紧为主要理由,希望银行方面能够放弃收取截至1997年为止的银行贷款利息。与此同时,他努力说服美国迪士尼方面放弃每年7000万美元的专利权费用,就算不完全放弃,也要到1999年后才能再收取。
当很多人都等着看王子一败涂地的时候,王子却并未气馁,他认为,法国迪士尼乐园不景气、人气不旺,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地理位置不好,而是在风格和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在美国中午吃饭时没有喝酒的习惯,所以迪士尼法国也严格禁止游客喝酒。但在法国,追求浪漫、随意的法国人偏偏喜欢饭后喝上一杯,所以禁酒规定无法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在建筑风格上,乐园内部设施都是巴伐利亚式的建筑风格,可法国人更喜欢城堡格局。王子认为,如果能在风格上进行改造,外加习惯上进行让步,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濒临危机的迪士尼终于走出了困境。王子3亿多美元的投资最终也没让他失望,在其经手的第二年,乐园开始扭亏为盈,王子也不断追加项目投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这家曾经挣扎在破产边缘的乐园,收益不断增加,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观光旅游点,而王子也给它换了个更大气的名字:巴黎迪士尼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