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0月27日文章称,默克尔此次访华可谓“压力山大”:既要在中国经济增长冷却时期为德国经济赢得更多机会,又要接受英国目前在对华合作方面拔了头筹的现实。
文章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访华的时机很微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从英国出访回来,两国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急剧升温;同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增长逐渐降温,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默克尔该如何为德国经济界争取更多订单?
文章称,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在接受该机构杂志“中国亮点(China Flash)”采访时指出,中德关系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两国之间合作的热度在明显降温。他说:“从德国方面来看,的确是有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利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由于一些过去达成协议的共同项目进展陷入定制,中方对德国的外交热情也在消减:在中国人看来,德国工业界在技术合作方面表现得过于消极,而德国政府也没有对技术革新合作伙伴关系这个话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德国政界在对华政策方面鲜有新的推动力,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难民危机和中东问题已经令柏林忙得无暇他顾。
然而就在同时,英国却走在了对华合作的前列。在习近平刚刚结束的英国之行中,不仅女王亲自设宴款待,而且两国还签署了巨额经济合作协议,包括中国在英国承建核电站。在这种背景下,德中关系就有些“相形见绌”。韩博天表示,至少十多年来,德国一直都是欧洲在对华合作方面的标杆国家,默克尔政府也受到中方的频频“示好”。“而英国突然以其极为主动的对华政策超过了德国。我想,这应该可以称作是“换班”吧:伦敦现在接过了发展对中国关系的领导角色。而这也不完全是因为英国猛烈的外交攻势,也和中国的兴趣点转变有关。在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降低的同时,中国现在对于进入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的机会以及与服务业相关的技术看得更重。而在这些方面,英国显然是比德国更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的需求”,这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表示。
文章指出,尽管“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失去机会。韩博天建议德国企业适应时势,做出战略调整。“如今仅仅是把昂贵的高品质产品卖给中国人已经不足以成功了”,他建议,“企业必须拿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且更加注重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服务。具体考察中国各省份不同的需求情况,并且对此加以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还提醒德国企业不要忘了中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以及印度和东南亚。
过去德国经济界在中国市场上最吃香的就是机械制造业,但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机构的调整,这一局面也发生了变化。韩博天指出,在机器人制造、控制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特殊化学品以及新材料等领域存在非常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