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东上海报道
正在寻找新一轮融资的上海创业者张磊,决定等到春节后行情有所回转再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创投环境变差,跟我们谈的机构一家跳票,一家在大幅度砍价,不过现在形势有所好转,我希望年后能有更好的机会。”张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形势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更坏。而官方发出的一纸文件,却引发了投资界和企业的纷纷议论。
按照上海近日出台的《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海将从2月1日起,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最终回收的转让收入与退出前累计投入该企业的投资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财务补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出台类似政策吸引创投,上海并非先例。只是在正式吹响建设科创中心的号角后,上海密集强化了此类政策,并再一次置于聚光灯下。
促进科创中心建设
“政策刚出来没多久,如何套利的段子就在我的各个朋友圈流传了。”上海一家O2O美发服务公司首席运营官桂永刚笑称。
按照上海出台的《办法》,对种子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的补偿比例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的比例则不超过30%。
上海还规定,每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起点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政策的内容,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考虑政策是不是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和行业本身的规律。
多位投资机构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在操作层面还需要解决多项问题,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明确。而政策的持续性、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上海科委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件出台的一大背景是促进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而制定政策前期上海市科委会同财政局和发改委多次听取天使投资机构、初创期科技企业意见建议。近期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文件作出进一步说明。
上述负责人表示,文件设立了关于风险补偿的管理机构。拟由科委、发改委和财政局组成工作小组对风险补偿政策的管理和实施,在风险补偿的监督管理方面,拟由工作小组委托有关部门或中介机构,对风险补偿资金及日常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意在争夺创投
桂永刚发现,之前他的项目在找融资时,北京、杭州的融资机会都要多于上海,上海的政策有望缓解这一现象。其实,这也正是上海出台这样一份文件的背后逻辑。
去年以来,上海正式吹响科创中心建设的号角,政策层面对创新创业给予了空前的支持。
实际上,除了上海,此前有不少地方也推行过类似的政策,而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广东省出台的《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试行细则》就规定,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失败的,省财政和当地市财政分别按项目实际投资损失额的30%和20% (合计为50%)给予创业投资机构补偿。省级对单个项目风险补偿不超过200万元。
江苏则对天使投资机构首轮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分别按实际投资额的30%和20%给予风险准备金。天使投资机构在实际完成投资三年内未形成投资损失的,全额返还风险准备金;若发生损失,按照首轮投资实际发生损失额的50%从给予的风险准备金中补偿。省级风险补偿最高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也于2014年9月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对中关村示范区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进行风险补贴。
不过,与上海不同的是,中关村并没有对天使投资的损失部分进行补偿,而是根据实际投资金额,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补贴。
中关村要求投资机构具备北京注册、核心管理团队受托管理资金累计投资额不能低于1000万人民币等多项条件,上海则对投资机构没有做出要求。在时间节点上,上海风险补偿的申请时效原则上在创业投资机构存续期内,且最高不超过投资行为发生后的10年。中关村则为每年申请上一年度。
从比例和金额来看,上海此次的补贴力度可以说在各地处于领先位置。
对此,查立建议,上海可以先选择一些领域小规模地进行试点,计算投入总额与损失,再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