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英联手反恐 欧洲“三驾马车”能否震慑IS?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5-12-09 08:44:31

12月4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左一)在“戴高乐”号航母上检阅军队。来源:新华社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伦敦东部一地铁站5日晚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据目击者称,行凶者在被警察制服前高喊“这是为了叙利亚”。当天,英格兰中西部地区警局一名官员还向路透社表示,已有400多名极端分子“被交付发动攻击的任务”,从“伊斯兰国”(IS)返回英国。

法国巴黎恐袭事件过去近一个月,“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阴霾依然弥漫在欧洲上空,久驱不散。日前,英、德两国议会相继投票通过,同意两国参与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向盟友法国提供支持。欧洲“三驾马车”共同出马,能否震慑日益猖獗的“伊斯兰国”?

  盟友做出行动支持

当地时间12月4日,法国总统奥朗德登上正在叙利亚附近地中海海域执行打击“伊斯兰国”任务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为参战士兵鼓舞士气,并宣布在未来几天,“戴高乐”号将抵达海湾地区。

自上月法国巴黎遭受“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以来,法国一面加大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另一面则致力于联络国际社会,希望结成联盟,合力打击“伊斯兰国”。

作为盟友,又与法国“唇齿相依”,德国和英国会作何反应?这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近日,两国终于给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欧洲“三驾马车”将在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再次携手。

4日,德国联邦议会投票通过了内阁关于参与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议案。在当天参加投票的598名议员中,445人投赞成票。

而一向反对军队过度介入海外冲突的德国民众,这次态度似乎也有所缓和。德国《世界报》4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政府这一军事部署表示支持。

根据计划,德国将于近日派遣首批联邦国防军军事力量赴土耳其南部的北约军事基地,派兵总规模为1200人,是二战之后德国规模最大的海外派兵行动。

在德国之前,2日英国议会下议院在经历超过1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辩论后,最终决定授权政府在叙利亚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进行空袭。

据BBC报道,议会公布结果几个小时内,英国皇家空军四架“狂风”式战机就先后从塞浦路斯的空军基地起飞,发动了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首轮攻势。

对此,奥朗德表示欢迎。5日,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称,奥朗德当天与卡梅伦通电话,双方决定在打击“伊斯兰国”,尤其是在叙利亚的行动以及情报交流方面加强合作。

  反恐背后的各自盘算

尽管对于“伊斯兰国”的存在一直深感焦虑,但欧洲此前在采取军事打击方面始终犹疑不决。这一次,英国和德国为何愿意出手?

来自“伊斯兰国”的安全威胁是直接动因。自上月巴黎恐袭事件之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阴云蔓延欧洲,作为一根藤上的蚂蚱,英、德两国显然难以置身事外。

据报道,在巴黎恐袭之后,“伊斯兰国”就在社交网络发文称,伦敦将是下一个目标。该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视频更是将矛头直指英国。而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局长汉斯·格奥尔格·马森早在9月就表示,已有100多名圣战者从“伊斯兰国”返回德国,德国“绝对是‘伊斯兰国’瞄准的一个目标”。

“目前英德两国参与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也是给盟友法国一个交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殷罡认为,英德两国此举也有履行国际义务之意。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由法国起草的决议,促请“有能力的会员国”根据国际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伊斯兰国”等组织的恐怖行径。

而在外部威胁之外,三国共同采取打击行动,背后还有关乎各自国内政治需要的考虑。

“英国正处于‘脱欧’的关键时期。明年初,英国就将和欧盟有一个正式谈判。如果卡梅伦政府不想‘脱欧’,就需要找到和欧盟深化关系的某种方式。”崔洪建指出,当下支援法国打击“伊斯兰国”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英国可以将此作为筹码,促使欧盟在之后的谈判中做出一些让步。

法新社则引述学者分析称,英国希望通过参加空袭行动,挽回在盟友眼中失去的重要性。

12月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在议会投票。来源:新华/法新

12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中)在议会发言。来源:中新网

对于深陷难民危机、难民政策又频受质疑的德国默克尔政府来说,现在为法国打击“伊斯兰国”行动提供援助,同样有助于转移国内以及欧盟内部反对者的注意力。“默克尔政府可以借此暂时从解决难民问题的困局中脱身,进而为之后较好地推行难民政策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崔洪建说。

事实上,在6日拉开帷幕的法国首轮地方选举中,代表左翼社会党的奥朗德面对法国极右翼势力的快速上升,也需要通过发挥外交、军事等手段,在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有所作为,以此提升其国内支持率。

  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效果

如今,欧洲“三驾马车”已经集结,能否给“伊斯兰国”迎头一棒?

殷罡认为,英国、德国加入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影响将更多地集中于政治层面,而非军事层面。“目前,对‘伊斯兰国’的空中轰炸力量已经足够了,关键是要配合地面攻势。”但在这一方面,各方都尚未有相关打算。

而即使是参与或支持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英、德两国的加入仍被认为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效果。

“英国和德国在法国恐袭发生近一个月后,才做出支持行动的回应,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两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动力不足。”崔洪建指出,两国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不打会陷入被动,打了则可能引来报复。而这将影响它们参与行动的程度。

在2日的英国议会辩论中,就有反对声音质疑卡梅伦政府:援助法国打击“伊斯兰国”,可能取得的成效有限,却会将英国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日也分析称,随着英国宣布空袭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本土所面临的恐袭威胁将越来越严重。

对于长期就海外军事干预持谨慎态度的德国来说,担忧的则更多。

路透社报道称,德国这次虽然参与行动,但仅扮演辅助性角色。其派出的6架“旋风”侦察机主要用于从空中对地面进行侦察,没有攻击战斗能力,另一艘被派出的护卫舰则是为法国航母“戴高乐”号护航。

“德国的第一步不可能迈得太大。如果这一次就提供攻击性手段支援,可能会使行动在国内宪法框架内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崔洪建认为,受历史因素影响,德国政府这次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也将更偏象征意义。

如今看来,“三驾马车”当中,只有法国目前为止受到“伊斯兰国”恐怖袭击最直接、最严重,因而对打击“伊斯兰国”的需求最为迫切,行动最为积极。

“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国内政治的需要,抑或是想继续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法国现在都希望在推动国际社会联合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扮演一个积极角色。”崔洪建指出,但这一角色能否成立也面临一个难题,即法国能否有效地协调俄罗斯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等根本问题上的分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