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观察员文昊在撰文中认为,今天的中东情势就像是个潘多拉盒子已被打开的可怕世界,它一波接着一波在连动,而且波幅一直在扩大,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难以预料。在这局较量的布局接近尾声的情况下,美俄新一轮摊牌已经临近或战场见。这一观点值得关注。
中东混乱,参与各方都想让事态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美俄新一轮摊牌已经临近或战场见。
在国际格局大调整、中东局势动荡不已的背景下,土耳其击落俄军机使俄土关系骤然紧张,俄继续加大对叙利亚的军事投入,美俄中东角逐加剧,中东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中东历来是世界民族、宗教矛盾的火药桶,又是能源资源富集之地,自然是大国逐鹿的战略要地。如今美国对外战略总体呈收缩态势,被"阿拉伯之春"吹乱的中东许多国家领土支离破碎、政治架构崩塌、国家治理丧失殆尽、人民流离失所,恐怖势力肆虐。
2015年,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在中东的角逐有增无减,成为地缘政治"风暴眼",而叙利亚危机更是"眼中之眼"。随着俄军事打击"伊斯兰国"(ISIS)行动扩大、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拉克,地缘战略格局调整更趋复杂,外溢效应明显,国际反恐局势日益严峻。
从2015年9月底开始,俄罗斯已经在叙利亚部署了数十架战机,并迅速发动了一场空中战役。
但是,俄罗斯并未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合开展的针对ISIS的空袭行动进行过合作和协调,因此,在这场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棘手和复杂的战争中,俄罗斯此举无疑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参加了代号为“内在决心” (Operation Inherent Resolve)的空袭行动的美国及其盟国声称,关于“俄罗斯在叙利亚部署了约40架飞机”一事,他们事先并未得到过预警,而且是在距离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的地面目标展开首轮空袭之前不到两个小时的时候才接到通知。
在接下来的2周内,多国联军与俄罗斯的飞机曾多次相互接近到“10至20英里的距离内”。
一位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发言人说,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虽然未经证实,但五角大楼也未对此予以否认),多国联军与俄罗斯飞机的好几次“近距离接触”相距只有约500英尺(约150米)。
莫斯科方面称,在叙利亚部署战机是针对那些所谓的“恐怖分子”,而且俄罗斯方面还专门提到了所谓的“伊斯兰国”。
尽管如此,在最初的两周内,俄罗斯战机主要空袭了位于叙利亚西部的大城市,例如霍姆斯(Homs)和阿勒颇(Aleppo)附近的武装组织。
而在上述地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政府军力量在与当地的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并试图将后者击退时遇到了麻烦。这些空中打击并没有落在一般意义上的ISIS武装活动区域内。
俄罗斯去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组织(ISIS)是局势所逼,因为就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来说,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叙利亚都丢不起。丢了乌克兰,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全部都将泡汤;丢了叙利亚,俄罗斯基本就被挤出核心谈判桌。
以现在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普京的强人性格,不可能对美做这样的退让。奥巴马2013年9月决定开始对巴沙尔(Bashar Assad)政权进行武力推翻,但奥巴马一宣布,普京就直接挺身站在叙利亚前面,并以武力支持叙利亚为威胁迫使奥巴马放下了已经抬起的枪口。
这些空袭行动暗示了俄罗斯的真正意图:帮助阿萨德恢复实力,维护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剩下的唯一一个坚定的政治盟友,保卫俄罗斯使用其在地中海地区硕果仅存的海军基地塔尔图斯(Tartus)港的权力,以及维持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10月20日,阿萨德飞抵莫斯科。在那里,他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见了面,并对俄罗斯在叙利亚部署战机并展开空袭行动一事表示感谢。
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布的一份会议记录,阿萨德在会面时告诉普京说:“我想对整个俄罗斯联邦的领导层表达我巨大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正在给予叙利亚帮助。”
普京告诉阿萨德,他希望政治解决在叙利亚的冲突,但同时暗示到,俄罗斯介入叙利亚的战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普京说,这“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至少约4000名来自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正在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与叙利亚政府军战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让这些人在叙利亚接受了实战经验和经历了极端主义思想的灌输后再回到俄罗斯的土地上进行恐怖活动。”
据俄官方媒体报道,截至10月20日,俄罗斯空军声称已经出动各型战机700架次,攻击了叙利亚境内的690处目标。
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B卡特说,俄罗斯对叙利亚局势的干涉就像在往这一地区愈演愈烈的战火上“浇汽油”一样——在该地区已经有几十个不同的军事派别在相互交战,同样也是在这一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正在展开针对ISIS的持续不断的空袭行动。
有外国的官方媒体警告称,俄罗斯和美国现在正在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并指责这两个大国,称他们这是“冷战思维”。
普京就“未与俄罗斯分享其掌握的情报”一事而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提出批评,他说,“我们的一些‘伙伴’现在是一脑袋浆糊”,并称这些‘伙伴’缺乏对叙利亚局势的理解,抑或是“缺乏他们正在寻求实现的目标”。
10月1日,美国空军负责情报、监视和侦察的主管罗伯特P“鲍勃”奥托(RobertP.“Bob”Otto)说,他“对俄国人抱有低水平的信任”,而且“我无法想象我们与俄国人分享情报这样一种关系。我不是说这不可能发生,我只是不愿想象这件事的发生”。奥托中将这么说是基于“俄国人表现出来的意图”。
奥巴马总统称,俄罗斯对阿萨德“双倍下注”的做法是一种失算。10月2日,在白宫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称,普京“力挺”阿萨德的努力现在正冒着“疏远了整个逊尼派世界”的风险。
奥巴马还说,普京麾下的“联盟”只有阿萨德政权和伊朗两个成员,而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拥有65个成员国,但看上去似乎没有哪个成员国愿意“离队”去加入普京那一边。
“对俄罗斯一方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战略举措”,奥巴马说。支持阿萨德意味着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会将俄罗斯视为阿萨德政府军“用‘铁桶炸弹’轰炸儿童”的同谋,而且“当下俄罗斯境内也有数量庞大的穆斯林人口,这也是俄罗斯需要担心的一个问题。”所谓“铁桶炸弹”是一种简易炸弹,是通过将爆炸物和金属片装到铁桶中制成的,这种炸弹主要由直升机投放。
奥巴马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政府不会让叙利亚内战成为一场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因为这样做对美国而言是一个“糟糕的战略”。这场冲突“并不是某些超级大国的竞技场,而且如果有人是用这种方式来看待这场冲突的话,那么就说明他没有对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行非常密切的关注”,奥巴马说。
俄罗斯所做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提升普京在国内的支持率——这种“支持率”被奥巴马称为是“当你有一个由国家控制的媒体时就很容易得到的”。
据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位女发言人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开始于九月初。俄罗斯向靠近地中海海岸的叙利亚拉塔基亚港外部的巴塞勒阿萨德(Basselal-Assad)空军基地派驻了军事装备和人员。
这些军事装备包括“可供人员居住的模块化营房、战斗机和喷气式攻击机、直升机、防空导弹系统、坦克、装甲人员输送车和用于维持机场运作的保障支援设备。”之前的商业卫星图像也显示,在拉塔基亚基地的停机坪进行了扩建,相关区域也被清空,目的是为了给俄国人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俄罗斯完成了在叙利亚的部署后,西方获得的卫星照片表明,俄罗斯部署了12架苏-25(“蛙足”)喷气式攻击机、12架苏-24(“击剑手”)战斗轰炸机、4架苏-30SM战斗轰炸机,以及多达12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还有2架米-17(“河马”)多用途直升机。
五角大楼的官员估计,大约有500名地勤维护人员跟随这些战机一同来到了叙利亚——这一切都是通过大约20个架次的安-124“鲁斯兰”(北约给其起的绰号叫“秃鹰”,这款飞机类似美国的C-5“银河”战略运输机)巨型运输机运送至叙利亚的。
在俄罗斯出击叙利亚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中东爆发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目前,中东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三方势力:
美国一直以来主导中东事务。近年来在经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后,对中东的战略有较大调整,总体呈收缩态势。
始于2011年初的“阿拉伯革命”在西方支持下,横扫西亚北非,使整个地区的政治生态、社会治理结构遭到破坏,极端势力乘虚而入,攻城略地,力量不断壮大。域内域外大国支持的“代理人战争”愈演愈烈,一些国家内战频发,整体处于无序和碎片化状态。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屡屡失误。比如,奥巴马曾宣布,巴沙尔已失去总统的合法性,必须下台。然而,巴沙尔不但未下台,反而通过民选又连任总统,至今仍在台上。奥巴马承认美在叙“战略失败”。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1世纪安全与情报中心联合主任迈克尔•欧汉龙认为,美国现行的叙利亚政策是失败的,反恐行动不充分,但这不意味着采取极端的行动、对叙利亚的一些城市狂轰滥炸,也不是入侵叙利亚的理由。
美国国防部原负责反恐行动的高官迈克尔•威克斯认为,“从很多方面说,奥巴马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反恐行动并不成功,也不够迅速。现在需要快速、有力的行动,美国却在进行持久战”。
据统计,美军在过去16个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空袭仅相当于“9•11”之后美军对阿富汗两个月的空袭强度。
美国不愿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有诸多原因。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东和北非事务高级主管史蒂夫•西蒙和美国海军学院教授乔纳森•史蒂文森在最新一期的《外交》杂志撰文称,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来看,小布什的中东政策是“超常规”的,现在美国的中东政策回归到了“常态”,不大可能在中东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他们认为,石油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下降,中东地区政治日趋保守、反美情绪上升,伊朗核协议落实等因素都使得美国难下决心采取强有力的中东政策。
俄罗斯为一方,俄罗斯是为了保住叙利亚伊朗这个轴心,确保自己在中东的存在,同时搅乱局势也有利于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
纵观2015年,俄外交最抢眼的行动就是反恐。普京在反恐问题上做足了文章,屡出奇招。
今年9月,应叙利亚政府要求,俄开始空袭叙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标。这令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始料未及。
此前,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在叙利亚的行动收效甚微,而中东难民潮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更遭世人诟病。美国一心要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置于死地,实现其在中东的战略部署。就在此刻,俄罗斯果断出兵,一把将反恐的“道义”大旗从美国手中夺走。
分析人士认为,俄此举有助于遏制美国在中东咄咄逼人的态势,通过稳住巴沙尔政权推动叙利亚政治进程,进而巩固并加强俄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战略制衡能力。
今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案震惊世界,甚至有媒体将反恐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普京抓住这一时机,进一步寻求外交突围。
巴黎恐怖袭击案后不久,在土耳其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反恐成为重要议题。普京借出席峰会之机,实现自俄实施叙利亚军事行动以来首次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单独会面,堪称是俄美两国领导人的“破冰之举”。
二十国集团峰会结束的第二天,俄便对外公布说,此前发生在埃及西奈半岛的俄客机失事是由机上爆炸物爆炸所致。
俄方选此时间节点将这起空难定性为恐怖事件,显然是要将俄罗斯置于与法国同为“患难兄弟”的地位。此后,普京一方面下令加强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下令在地中海的俄海军部队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舰队开展“盟友般”的反恐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此举看似顺理成章,实则精心布局,旨在借机拉近同西方主要国家关系,从而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俄统一战线上撕开一个口子。
正当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行动风头正盛之时,俄一架苏-24战机在叙利亚靠近土耳其的边境地区被土耳其军方击落。
对于土耳其此举的动机,众说纷纭。不管怎样,这一事件为俄罗斯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提供了绝佳机会。
军事上,俄立即宣布中断俄土两国军事联系,向叙境内的赫梅明空军基地增派战斗机,并在该基地迅速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同时,俄将装备有S-300防空导弹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开到靠近叙土海上边界的拉塔基亚沿岸地区。
外交上,俄第一时间宣布遭“恐怖主义帮凶背后捅刀”,以“受辱者”和“正义者”形象博得同情。随后,俄通过揭发举证土耳其与“伊斯兰国”勾结走私石油等展开外交攻势,获得法德等国家理解。而美国在最初说了句“土耳其有权维护主权”后便语焉不详,反而对俄战机被击落一事向普京表示“遗憾”,北约指出土耳其的行为“过分”了,而中东国家更是没有一个出来为土耳其喝彩。
俄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在此番较量中取得重要“战果”。如果说此前要部署S-400防空导弹“师出无名”,那么此次俄可谓是堂而皇之地在中东地区插上一把利剑。
综合各方分析,俄罗斯将依托当下较为有利的局面,继续在开拓外交格局上有所作为。
专家认为,由于“伊斯兰国”及其他恐怖势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俄未来仍会继续利用反恐这一有效武器来拓展外交格局。
继俄罗斯出兵中东后,法国、德国、英国也相继通过派兵叙利亚。欧洲在一体化以后正以一个整体参与中东事务。欧洲国家出兵客观上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潜藏在内部的原因是低油价对欧洲经济复兴是严重的外部障碍。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12.3号利率会议上反复强调低通胀的危害。作为中东的近邻欧洲难免受到池鱼之灾。叙利亚难民问题、恐怖袭击事件更是让欧洲不胜其烦。
继12.3号欧洲央行利率会议上对美国说不以后,欧洲的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是德国宣布派遣1200名士兵参与打击ISIS但是不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如果加上中俄的话,五大常任理事国里面有4个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
欧洲原本站在美国的立场。可是美国反恐是越反越恐,中东乱局威胁欧洲的能源供应。巴黎恐袭使欧洲感受到了ISIS的直接威胁。
所以此次出兵纯粹是为了自己而战。对欧洲来说,趁美国患得患失顾左顾右的时候,通过自主打击ISIS则有可能成为中东局势的主导力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免受美国控制。
由于大量叙利亚难民流入欧盟,欧盟深受难民困扰,同时恐怖威胁也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巴黎已经遭受多次恐袭,其中11月份的这次恐袭是9•11以来西方最为严重的一次恐袭。
这次恐袭,老欧洲国家借机改变了对ISIS的态度,同时也借机缓和了与俄罗斯紧张了一年多的关系。
中东混乱,参与各方都想让事态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但利益分歧很难弥合。
今天的中东情势就像是个潘多拉盒子已被打开的可怕世界,它一波接着一波在连动,而且波幅一直在扩大,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难以预料。
在这局较量的布局接近尾声的情况下,美俄新一轮摊牌已经临近或战场见。(商业见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