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老头做了几十年银行工作,没得到什么实惠,得了一个坏名声,被朋友叫做铁算盘,也叫铁公鸡,意思是很难搞到贷款,几乎一毛不拔。
以前做行长的时候,做官的朋友一见到鄙人,就说,钱老板呀,做点好事,多放点贷款,你看中小企业都快死了,不能见死不救呀!我说可以呀,可以,只要符合条件,有一家放一家,有两家放一双,请您推荐。
人家就说啥条件呢,又要抵押?为啥要抵押呢?人家美国投资基金,就不要抵押,不是一样地放?还有啥基金给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它做大。你看如今的阿里巴巴,比你们那家银行都牛。你们银行的行长要有点爱心,要有点眼光,还要有点勇气,不能总是干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要雪中送炭!
相信许多做银行的朋友听到过这样的挪揄。
每每遇上这样的朋友,本老头就笑,然后装出谦卑的样子,说,不好意思,我胆小怕事,没出息。
朋友们知道,这不是胆大胆小的问题,这里面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银行贷款,一个是风险投资,两码事。但这样的事情不能说,说了也没用,人家根本不听,或者根本听不懂。
但我今天可以在这里说,因为网上做官的朋友不多。即便是官,一般也不会正在势头上,因而比较好沟通。官势正旺的朋友,眼睛向上,除非你的官位比他大,不然他不会在乎你说什么。
我要说的要点是银行赚得有限,不能要求银行去做风投的生意,承受过高的风险。
大家知道,我国的银行目前主要还是吃利差。当前利差是多少呢?大约
这里的一个关键是银行不能放高利贷。不能通过收取部分成功企业的高利息来弥补失败企业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有朋友会说,银行的贷款利率上不封顶,可以放高利贷呀?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行。你一家银行放年息20%的贷款?行吗?不行!马上就会炸锅!再说,即便是20%的利率,你要是不加选择放贷款,而且不要抵押,一样亏得血本无归。还用上述例子,只要有20家的企业完蛋了,贷款打了水漂,银行就承受不起。而高利贷有个上限,国家规定不能超过央行基准利率的五倍,超过了法律不予保护。所以银行经营,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流动性第二位,盈利性排在第三位。
相比之下,风险投资基金就不一样。风投一般是股权投资,前途未可限量。你投资100家,每家100万,损失了99家,只要有一家成功了,就可能弥补损失之后还赚得盆满钵满。假如成功的那一家是阿里巴巴,你的风投变成阿里的股份,它上市以后市值不断地往上翻,很快就会覆盖你那99家的损失,然后就坐在家里数钱玩。所以风投的关键是看得准。只要风险基金的经理慧眼识珠看中你了,行,100万拿去,什么保证也不要,只要一分股权证明书。据说阿里巴巴在初创时期,有家风投基金叫软银,首席执行官叫孙正义,给了马云2000万美金.这2000万成就了马云,也成就了孙正义。这个软银后来从阿里巴巴那儿拿了多少回报,本老头没有查到,可以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老头说这些,是想告诉一些做官的朋友,不能动辄要求银行放信用贷款,银行没有这个能力承担过高的信用风险。银行天生就是嫌贫爱富,它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因为一旦送的炭烧完了,人没有救活过来,就没有人来还这些炭。而这些炭是别人的,老百姓的,都是要还的。银行没有权利拿别人的东西去做好人,即便救人也不行,。
我们这样的体制之下,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总是期望银行多放贷款,于是经常这样连哄带吓弄得银行的领导晕头晕脑。要是有行长大人以为胆子真的应当大一点步子应当快一点,像风投基金那样孵个金娃娃出来,那就上了父母官的当。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需要风投基金来帮助。可惜的是我国有钱人很多,但有眼光有勇气的人不多。有点钱就搞房地产,或者炒房地产,不敢做风投生意。目前在国内做风投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美国,真是讽刺。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法治呀,信誉呀等等都制约了风投基金的发展。政府应当在这个方面多多栽培,不要老是盯着银行。银行就是有这份报国的心,它也没这份冒险的胆,臣妾真的做不到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