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原酒企业宜宾高洲酒业,在行业中曾被称为“名酒背后的巨人”、“原酒大王”,拥有纯粮原酒年产能10万吨,销售收入一度达20亿元。
然而近年,因为高负债,高洲酒业在业内鲜有声音。2016年6月初,宜宾市高县“四大班子”领导调研高洲酒业,并提出政府帮扶和企业自救两条腿走路的政策。这再次引发外界的各种猜测,高洲酒业现在到底情况如何?
6月底,《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宜宾高县的高洲酒业相关厂区并了解到,其已有部分车间恢复酿酒和生产,但行业高峰期新增的10万吨产能工程早已烂尾,未能建完的生产车间里荒草丛生。
“(公司)已过了最困难的时刻。”高洲酒业“少东家”、副总经理杨易成以此形容近况,但他亦向记者坦言,公司目前仍未走出困难期,主要原因是背负银行贷款。
●新基地烂尾致荒草丛生
高县是四川省宜宾市代管县,古时曾名为高州。从宜宾市区出发,当你发现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蜿蜒流淌在四川省道206线一旁时,已离高县县城不远了。
如今,外地人往往不会对省道206线接近高县县城路段旁的一片建筑留意:找不到明确的品牌标识,一根根巨大的水泥柱骨架搭建出厂房的框架,但地上却是杂草丛生。当地人大多能说出,这是高洲酒业的新厂房,却难以说清项目具体停工时间,仅模糊记得是去年或更早的2014年。
6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数栋以水泥柱为骨架,外砌砖墙的框架房屋已成型,每栋面积多达数千平方米,应该是酒类生产车间。房屋中间的大片空地及房屋里面,高过人头的杂草提醒着到访者这里荒废已久。
高洲酒业这个曾被誉为“站在不少大酒厂背后的巨人”,主要对外销售白酒原酒,2012年其启动预计投资24亿元、新增10万吨白酒项目。项目的停顿,也如高洲酒业近来的沉寂,负债高企是其最大问题。
6月初,一则高县“四大班子”领导调研高洲酒业的简讯,被媒体挖掘出来并迅速传播,引发业内关注。
高县方面在该次调研会议中提出,限时半月之内制定好两大方案:县政府的帮扶方案和高洲酒业的自救方案;由县财政出资,聘请资质高、信用优、有权威的第三方对高洲酒业进行全面的资产评估;高洲酒业要继续保持生产自救的良好态势。
“自救”、全面资产评估”等词语,不由得让外界对高洲目前情况引发诸多遐想。高洲酒业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6月23日上午,记者在位于高县文江镇的高洲老厂总部看到,厂区有几位工人正在树下纳凉,也有工人在车间进行生产工作。有工人称,该处老厂已经恢复生产,而另一处厂区由于目前高温工人暂时放假。
随后,记者来到高洲另一处厂区,这里是公司10万吨产能的主要所在地,短暂停留期间,记者未看见有车间在生产酒。
●扩产10万吨导致资金困难
大学毕业后杨易成就进入父亲的公司、并从基层干起,近年来主要负责销售。6月24日,杨易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2014年其在公司的日常工作十分闲,没人来买酒,公司卖酒难,即使有事做,也多是处理债务等棘手的事。在他看来,2014年是整个高洲最困难的时期。
2013年前后,白酒业的调整来临,高洲酒业遭遇了市场和自身资金链的双重影响。高洲主要是原酒外卖,即向省外酒企供应原酒或贴牌生产。
川酒一直以酒质好著称于世,不少中小酒企依赖原酒外销,而高洲是其中佼佼者。
高洲过去将原酒外卖给哪些酒企?杨易成自豪地说,目前国内10余家上市白酒企业,其中至少5家都曾是其客户。
由于行业形势的变化、加上外省酒企自身产能跟上,高洲也遭遇了市场的当头一棒。“2014年,行业内大量中小酒企低价处理酒,”(杨易成语)加上原来大客户买酒大幅缩减,高洲酒业销售跌至低谷。
目前已烂尾新基地的建设,是导致高洲酒业资金链困难的直接原因。
高洲酒业官网资料显示,2012年,高洲酒业达到基础酒能力10万吨,储酒能力10万吨,成品酒包装能力6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彼时,高洲再上马扩产项目,“高洲酒业投资24亿元,在高县庆符技改扩能10万吨白酒规模,使年产规模达到20万吨。”
杨易成透露,新基地占地900亩,买地的费用加上前期建设投入,已总计投入了约10亿元。该基地规划总投入将近30亿元。
谈及当初缘何上马新项目,杨易成认为当时高洲销售良好,因此对新项目较为“渴求”。
“当时酒不愁卖,客户来买100吨酒,我们根本不会在意。买上千吨的酒,才会专门有人来负责接待。当时,是客户调不了酒,根本供不应求。”杨易成说,加上2013年第一季度公司就销售了约8亿元,形势大好,且新项目相应手续也办好,就上马了项目。
熟料,市场变化如风云变幻一般迅速,销售不畅花费了大量资金,高洲酒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如今,他对此也较为感慨,“若10亿元的现金在账上,公司的日子会很好过。”
高洲陷入资金困难,是因为误判市场快速扩张?在熟悉宜宾酒业的宜宾酒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凤安看来,其中有高洲追求扩张速度的原因,但更多是市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到,当年的市场形势变化,酒行业内很多人都不能判断准确,而高洲是因为问题来得比较快、比较急。
●高负债下艰难求生
在成都,杨易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公司重新开始投入酿酒、逐步投产,目前有1000多人的烤酒工人在生产,两个厂区共恢复了7、8个车间的生产。
除了已恢复的生产,他还介绍,公司销售情况正常,且今年一季度,销售已较去年更好。在他看来,高洲已过了最艰难的时点,“最艰难是2014年,以及2015年,有银行抽贷及要债。”
“2年半的时间,负债没有增加,还降低了5亿元左右的负债。”他说,公司的债务状况已稍有缓解。
实际上,2015年以来,国内高端白酒呈现了较好的销售态势,酒业不乏“弱复苏”的判断。高洲的原酒销售也有所改善。
杨易成透露,公司去年销售额近10亿元,今年春季糖酒会和一季度销售形势也较好。背后,他归结于企业销售客户的变化,原来依赖大客户,现在合作的更多是省外中小酒厂。
“以前是大客户为主,现在更多是中小酒厂,一些北方、华东的酒厂,有些销售400~500吨酒,甚至200多吨也卖。”杨易成说。他还举例,以前公司向最大客户的供应量就达数万吨。
以前多直接卖原酒,如今,高洲也加大了贴牌生产的定制酒开发,对品牌酒的培育,以及更多样的方式来卖原酒,欲走出困境。
何凤安分析称,高洲具有较好的质量,当下,“真正有资源的、像高洲这种资源量较大的企业,无外乎是调整时间长一些,或痛苦一点,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高洲原来大客户比较集中,现在调整到小客户,这是相对比较明智的做法。但这还不能完全消除他的困难,只是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接下来,需要高洲更加抓住一些机遇,比如战略合作,由做大变得做强。”何凤安指出,高洲目前产量够大,但需要做到够强。
杨易成坦承,公司目前仍未走出困难,主要是向银行的贷款。至于企业负债具体情况,杨易成不愿透露。
目前,高洲酒业在一些银行仍欠有不少贷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高洲酒业目前仅欠某银行的贷款就达上亿元。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信息显示,作为高洲酒业董事长的杨永祥所持企业股权也暂被司法冻结。
回溯2014年、2015年,杨易成分别用“处处挨打”、“转为防御”来形容公司处境,其还称,公司内部已提出,2016年是公司“全面进攻”的一年,包括销售的拓展。
如今,杨易成认为,随着公司情况的转好,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司也会重启新基地的建设。
原酒企业脱困路仍艰辛
一叶知秋。高洲酒业的艰难求生,正是国内原酒产业诸多企业境遇的一个缩影。
“保生存!”7月5日,泸州某规模上亿的原酒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如此总结公司当下的工作重心。
高洲的危局有企业自身快速扩张的因素,但原酒产业之困似有“病来如山倒”之势:从2012年开始,随着白酒行业调整加剧,成品酒市场的萎缩,使得产业链上游的原酒企业受影响很大。后来,贵州、四川等地原酒销售不畅、企业停产、老板跑路等事件频发。
如今,以茅台(600519,股吧)、五粮液(000858,股吧)等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增长明显,二三线白酒上市企业销售也有所恢复,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品牌酒企的恢复,并不意味着行业整体形势转好。
“我个人的判断,现在白酒业的调整还没有结束。”宜宾酒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凤安对酒业形势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白酒作为消费品,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且反应也稍滞后于宏观经济。
过去白酒业的黄金10年,带来了原酒产业的野蛮生长。但“原酒像过去那样供不应求是不可能的,”何凤安说。现实是,不仅销售已大幅缩减,原酒行业还面临生产成本提高带来的利润下滑。
面对困境,原酒企业纷纷自救:从等买家上门,到主动走出去找市场;原先依赖大客户,现在则与更多中小客户合作;以及通过互联网等多元渠道拓展销售。
另一方面,逆境之下的原酒企业分化更加明显。“宜宾的原酒企业比较起来,(企业之间)差距比较大,有些发展得快,有的萎缩得快。”何凤安指出。
如今,原酒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都在行动。去年11月底,总规模30.15亿元的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在泸州揭牌,原泸州老窖(000568,股吧)董事长谢明出任基金董事长。
该基金运作的最新情况如何?昨日(7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该原酒基金正针对原酒生产和产品制定相应标准,且已找到一些原酒企业来代工生产。与此同时,其正开拓下游平台,与一些国内二三线酒企洽谈合作,未来向后者供应标准化的原酒产品,将更多泸州、四川原酒对外销售。
企业积极自救,政府牵头带动多方力量的参与,加上市场对高质量原酒有渴求,原酒企业的市场机遇仍在。然而,原酒产业的优胜劣汰必是大浪淘沙式的,原酒企业的未来道路仍较艰辛、并非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