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题为:“150万买10平米的学区过道”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天价学区房”这个话题再一次深深击中了广大中国家长的痛点。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成为了中国大部分家长的信条,于是中国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常常一掷千金甚至砸锅卖铁都要购买学区房以获得进入“名校”的资格。47万一平方米的天价学区房等新闻层出不穷。
如今,中国家长们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转战一些教育资源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在为孩子获得更好教育,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各大海外置业的热门国家的学区房与咱们的有啥不一样。
美国:
你想要好的,就得买贵的
一般来讲美国的私立学校都是好学校,但学费都比较贵。所以我们讨论的美国学区房主要是指公立学校。
美国学区房在家长心目中的概念,固然不如特别重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中国家长们的心中突出,但美国也实实在在存在学区房。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好学区的房子并没有因此贵得离谱。
与中国想要就读必须具有该学区的房子产权的不同的是,在美国无论是租住还是自有房产,孩子都可以免费上该区域的公立学校,甚至孩子坐校车都不必再花钱。
然而,这样的公立学校还是有好坏之分。因为美国学校的资金是地方政府从收取的房产税中拨款给公立学校,因此是片区内的房价越贵,税收越多,学校能够得到的经费就越多,也就有更多的资金用在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上,学校也就越好。
所以如果在美国是想就读公立学校的话,一般房价越高,该片区的学校就越好。
英国:
为了进名校,2倍房价也要买学区房
由于英国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就近入学而且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在英国的“学区房”的价格之高跟中国一样的令人咋舌。
特别是小学。英国的父母们往往在孩子还没有到达入学年龄的时候就已经在寻找学区房了。好的公立小学,可以影响周围房价增长40%之多。
举个例子,Holland Park School是伦敦的一所非常优质的公立学校,为了能获取一个入学资格,英国家长愿意支付比同地区房子高出79%的价格来购买该校地段内的房子!
位于英国柴郡的Altrincham Girls Grammar School,英国家长更是疯狂,愿意支付比同地段房价高出223%的价格,仅仅为了给孩子争得一席入学名额!在英国索利哈尔的Tudor Grange school,该校的catchment area房子价格比同地段高出94%,同样是一房难求……其变态程度简直与中国有得一拼!
加拿大:
学区房虽然不是天价 却也稍贵一点
在加拿大上学虽然没有户口这一说法,但是小孩在入学前需要填一张表格,上面需注明居住地址,由此产生了学区房概念。据了解,在学区房周围的租金能够比其他地区的高,同时也更易出租。
以加拿大排名前十的布兰克森山学院霍尔学校Branksome Hall附近的学区房为例,这是一间拥有百年历史且没有宗教派系的女子贵族学校附近的学区房的房价也只是在22.8万加元(约合111.29万元人民币)。
澳洲:
澳洲对于学区房的审查很严格,想要顺利入学,首先要在行政划分区域之内购买学区房,并且需要提供电费、水费等单据证明是自住。
根据目前的政策,只有入住本地的学生可以申请该地区的学校(如果本地区有学校在本年度录取不足,其他地区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这样一来,上名校也颇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
日本:
咱们这里没有学区房 爱上哪学上哪学
日本绝大多数孩子都上公立小学,全日本公立小学的硬件设备基本相同,教师实行每两年轮换流动制,这两条保证了全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据一位使馆负责教育的领事说,“东京最中心区的学校和北海道最边远的小学硬件设备基本没有差别,任何老师都有轮换到农村教学的机会,越是偏远的地方晋升越快,所以大家都会更加努力。”
在日本,小学入学是可以跨区的,但其实,跨区入学会给学校带来一些麻烦,因为在日本,不同的学区会有“学区自治会”,小学生上下学无需家长接送,都是排队一起走,沿途就会有各自学区自治会安排的志愿者站岗守护,如果换学区就没有人守护,学校需要派专人。尽管这样,学校还是以家长的意愿为第一标准,跨区入学也没有阻碍。
在日本,小学的入学选择不是难题,因此,住在哪里也就无需考虑这个因素,更无须为高价的学区房而发愁了。
诚然,除了日本能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以外,哪里有“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哪里就会有学区房。只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所以“天价学区房”的传说才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