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最近,美国麦肯锡公司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测算,中国金融行业的利润占到中国整体经济的利润超过80%;这一比例在全球可能是最高的,而美国这一比例在20%左右。
客观地说,尽管该数据并非完全准确,但有一点不能否认,近年金融业占据了过多社会利润已是不争事实。而且从中国当前经济现实看,经济利润高度集中于金融行业不是好事,而是一种经济病态;若长久得不到扭转,势必会损害经济发展,也会为解决金融机构的问题付出高昂代价。
社会利润是一个大蛋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各企业之间生产经营通过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利润基本是均衡的,即各市场各生产经济组织所获得的利润相对平均;而如果某一行业占据利润过多,则必然会打破各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的利益平衡,使不少企业因利润过低或亏损而濒临生产绝境,这就是我国中小微实体经济始终难以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非金融企业大部分利润被金融业侵蚀,实体经济几乎没有剩余资金来应对各种债务、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生产经营会不断陷入萎缩困顿局面,我国目前东海制造业因利润低导致的一蹶不振,甚至诱发制造业关门潮和跑路潮,亦是最好佐证。
金融业利润是非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金融业利润越多,非金融企业经营成本就越高,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扩张能力也就越弱。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始终难以走出经营低谷,关键问题就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获利过低,或者为了生存几乎没有利润地维持生产,从根本上缺乏技术更新改造的资金势力和动力,也对产品创新缺乏足够兴趣,最终丧失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这也是我国中央政府喊了多年企业转型升级而始终成效不明显的根本症结所在。
显然,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据资料,我国金属、采矿和化工等传统行业整体利润为负值,发展前景堪忧,这与金融业占据过多利润存在很大关系。
同时也应明白,金融业占据过多利润,会助长金融业经营惰性,使金融业保持强势经营话语权,催生金融业各种“霸王服务条款”涌现,让广大企业和民众在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面前,成为缺乏抗争力的弱势群体。这也是近年来金融业中间服务收费越减越多、越管越乱,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根治的原因之一;同时,高额利润也不断吊高金融业胃口:
一方面,促使金融业把大量资金投向大型国有企业,造成国企与民营在身份上的巨大反差,也使金融资源在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分配存在天壤之别;导致了国企“野蛮生长”形成“虚胖症”,惯出了国企许多坏毛病,使不少国企偏离了经营正轨,诱发了巨大经营风险。
据资料,我国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占到银行贷款总量的50%以上,也让那些业绩不良的国企即僵尸企业得以生存下来。而与之相反,使不少民企在金融资源获得上丧失机会,成为经营竞争的天性“劣势者”,始终无法与国企站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只能苟延残喘。这也是我国喊了多年发展中小微实体经济而至今难见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又会促使银行金融机构把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股市及政府融资平台,甚至是产能过剩项目,这是诱发我国房地产泡沫、引发股市动荡、加剧政府巨额债务危机、导致产能过剩越演越烈的“罪魁祸首”。也可以说,正是由于金融业追求过高经营利润,丧失了应有的风险警惕,大打监管“擦边球”,借道中间业务创新,导致影子银行膨胀,并不断继续向表面虚假繁荣的所谓经营业绩好的公司放贷,使处理坏账的成本不断升高,更使我国金融业不良资产逐年攀升,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最根本诱因,对我国经济危害越来越深,打击也越来越大。
造成目前金融业占据过多利润的现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各国进行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扭转。从现实看,形成金融业占绝对经济利润既有制度安排上的原因,也有我们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首先,社会制度安排存在严重问题。主要是对进入金融业的各民间资本条件过于苛刻,致使门槛过高,控管得过严,使金融业成为事实上的“垄断行业”,垄断经营必然会产生垄断利润。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利润那么高,曾经都有行长们因为利润高发出不好意思说的感叹,银行躺着都能赚钱。但需搞懂的是,我国金融业赚钱并不是因为金融业竞争势力有多么大,服务效率有多么高、产品开发有多么的丰富,服务方式有多么的灵活;确切地说,我国金融行业跟国外的金融行业相对,效率差距还非常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行业是受保护的,从贷款利息、业务拓展等方面都有相应保护政策。
因此,不管是从书面政策还是从实际情况来说,进入这个行业有很多障碍,对现有金融业都镀上了保护膜,经营在“保险箱”中进行,稳赚不。显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利润大部分集中在金融行业,是因为制度安排不平等造成,是极不健康的,对整体经济运行是有害的。对此,应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允许民资进入金融业,开设更多适合中小微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使实体经济拥有公平公正的金融资源分配权,让国企与其他经济组织具有公平竞争权,让广大金融消费者有充分的话语权。
其次,政府机构在观念上没有平等对待金融业与非金融业。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金融业调节经济功能及作用过份倚重,而对非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的贡献和作用有点看轻,导致对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缺乏适时调整的劲头,对金融业霸王服务条款也缺乏跟踪监管的毅力。于此,使金融业各种寄生在非金融企业身上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绝,影响了非金融企业正常经营成本,蚕食了非金融企业正常经营利润,使金融业形成了“一家独大”和“尾大不掉”局面。
对此,各级政府应改变对金融业相关政策,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对其服务收费进行严厉监管,净化金融服务环境,使金融业各种变换“马甲”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无处遁形。同时,在对待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政策制度安排上,消除厚此薄彼现象,做到“一碗水端平”,结合营改增,在税收管理及其他收费上保持一致,消除金融业享有的种种“特权”,使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处于公平竞争起跑线上。此外,加强银行放贷利率监管,防止各种任意抬高贷款利率而加剧企业经营负担现象的发生,使社会经济利润不至于向金融业过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