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全球城市”新征程 “绿色发展”凸显高品质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4 16:44:18

最新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全球城市”,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新定位。

这是一座海内外瞩目的现代都市,也是一座绿树渐成荫、环境更洁净的宜居之城。上海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起点谋划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蓝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按照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创新理念,把握规律,明确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关键难题,实现持续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管理为重,管建并举,建设和谐有序的宜居城市,不断开创上海城市工作新局面。

“42条”绘就新蓝图

“PM2.5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疏解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搭建‘多规合一’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上海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迈向“全球城市”目标。近期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城市规划引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等八大方面细化为42条实施意见。

“这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全局性的纲领文件,高度契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穿五大理念,注重解决突出瓶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市以人民为本。”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说。

新理念深谋远虑。针对特大型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强调以规划战略引领;强化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底线思维;提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把生态宜居作为城市优先设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建共享的全新城市发展理念等。

新机制科学系统。按照中央关于城市工作“五个统筹”要求,上海结合实际建立了“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提出了规划体系、空间布局、技术标准、信息平台等六个统一;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强调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城市建设管理的新方式等。

新举措有的放矢。比如,“42条”在土地出让环节设定前置条件;完善居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保障支撑;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等综合举措,在技术支持、精细管理、市场条件下的资源统筹和多方参与等推出了精准高效的“组合拳”。

“绿色发展”凸显高品质

市民发现,上海建设工地渐渐没有了水泥搅拌、尘土飞扬,建筑构件像生产线上的汽车一样被高速组装完成——这种全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在上海已经“绿色生长”了1000万平方米。上海还首次提出单体预制率超40%,远远领先国内其他城市。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军介绍,“大量高噪声、高污染的扰民作业被搬入了工厂车间,效率提升了10倍,对交通影响降到了最低,大型桥梁、高架也像搭积木一样工业化建造,这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方向。”

将高科技固化在未来城市建设的机制里,体现着上海的创新和精致。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等“超级工程”背后,隐藏着全球建设领域的“黑科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全面模拟建设、维修、养护全过程,上海已明确提出未来大型工程全部应用BIM。

“从装配化到BIM,看似建设方式的转变,实则是城建理念的大转变,彻底抛弃了粗放模式,转而在城市全生命周期中对其关注、呵护。”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说。

市民最关心的交通也考验着管理水平。上海的“42条”立下“军令状”:五年内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5%,轨道交通承担公交的6成,并提出通过科学调控适度满足停车需求。

城市发展不仅要重光鲜的“面子”,更要重隐藏的“里子”。“42条”还提出开发地下空间,打造“立体城市”,五年内建成1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预留地下物流、水资源储蓄、能源输送功能通道。

坚守底线推进“逆生长”

上海城市发展有望“涅槃重生”,进入城市“逆生长”和有机更新阶段。

比如,上海的建设用地“减量化”正在坚定推进。数据显示,上海从2011年至2015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从5143公顷逐年减少至1935公顷,年均降幅超过20%。

不久前,上海市郊金山廊下镇一座面积达5.8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正式亮相。昔日零星、老旧的宅基地和低效利用厂房,如今成了乡村林荫大道和万亩粮田。

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表示,建设用地做减法是城市转型发展的表征,也体现了对资源底线意识的尊重。

城市要实现“逆生长”,有机更新成为重要方式。目前在上海,因地制宜聚焦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的四大更新行动正有序展开,未来将有十多个项目焕然新生。“42条”提出,要从过去单栋、静态的文物保护模式逐步转向成片、活化的积极保护模式,从有形的物质遗产拓展到无形的文化遗产。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构筑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格局,强化科学性和系统性,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积极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