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6-07-26 14:43:39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入提升和花钱的时代。在生产端的改革(也就是供给侧改革),必然要顺应这种转折的发生,随之进行调整。决策层提出有效供给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不懂消费就不懂中国经济

不懂消费就不懂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反复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工作。从舆论对此的反应看,很多人认为这是例行的就改革论改革,按照要求改完了就算;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真意、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未来,并没有一个系统、深刻、清晰的认识。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清或认识不全的状况不仅仅在政府内存在,在学界也是普遍现象。许多搞经济评论的高手,依旧在大谈特谈投资和资本,只要看看现在的券商报告和投行的分析,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在我们看来,习近平主席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仅仅是在做一种政策宣示,还是在强调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结构性转变,希望通过围绕这种转变的讨论,形成未来发展的主流认识。有时候,决策高层召开一些有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倾听学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不完全是问政于民,除了听取专业意见,也是为了在更多层面形成政策共识。

中国正处于关键转折的前夜,甚至黎明的曙光都能看到了。只是现在麻木的人不少,发出的声音还挺高,造成社会不稳和一些困惑。当前中国经济最值得关注的是向消费的转型。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达到73.4%,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社会急速迈进,甚至正在逼近发达国家的水平(2015年美国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7.2%)。实际上,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2013年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0%;2014年突破了50%的门槛,达到了51.6%左右;2015年的贡献率则大幅提升至66.4%;到了2016年上半年,更是突破了历史性的70%大关,达到73.4%。

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量中的贡献大增,这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看,长期以来中国都是看投资,但今后则要看消费。

如果很多人不把消费当回事,政策制订不围绕消费来做文章,这对中国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当然,中国近年最终消费的增速和贡献率也有一些隐含的问题,比如总体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以及投资增速的下滑,都会造成最终消费的相对提升。据陈功个人的估计,从时间序列来分析,如果挤出经济增长率下滑相对凸显最终消费这一因素,中国的最终消费也会有较快的上升,大致真实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应该在60%以上了。

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果稳定在60%以上,意味着中国在向消费社会稳健转型。进入消费社会对中国意义重大,很多系统性的改变将会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今后的中国,老百姓的钱比政府的钱对中国经济增长更为重要!中国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今后是花钱的问题——要看老百姓如何花钱。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收入提升和花钱的时代。在生产端的改革(也就是供给侧改革),必然要顺应这种转折的发生,随之进行调整。决策层提出有效供给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中国任何政策的形成和执行都需要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例外。对于供给侧改革要真正统一认识,然而付诸行动,如果一切顺利,还需要一些时间,估计大致可能还需要2-3年时间。因此,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任务,而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来看,主要问题在掌握政策资源的政府,而不是在产业界。

中国正在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新动力在哪里?毫无疑问就是消费。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消费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未来的中国经济就看消费!不抓住消费,就没有抓住中国经济的根本。

(本文作者介绍: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中国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