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航:莫让“去向牌”说了假话成了摆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09 10:43:10

一市民到某单位办事,发现7个人的办公室只剩1人,事儿没办成。当质疑为啥门口“去向牌”仅标明1人外出时,该工作人员遂将其他人的去向标签统统挪到“下乡”。轻轻一挪,问题似乎就解决了。(8月8日 人民日报)

近年来,为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不少单位出台了一些新的工作制度,比如在每间办公室门边墙上挂“工作人员去向牌”就是其中的一项好举措。通过在去向牌上标示着每一位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去向、电话号码。去向栏分别标明在岗、开会、下村、出差、请假等详细信息,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看,便知每位领导、工作人员的去向,就知道事情该找谁办、能不能当天办、什么时间可以办。这不仅使单位成员能够互相了解,便于统筹安排工作,还能起到加强监督、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更为前来办事者提供了方便,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无疑值得肯定。

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作风散漫的干部喜欢把好经念歪,他们有的去向牌上的名字明明标识为“在岗”,人却不在办公室和单位,致使左等右等空等一场,浪费了群众宝贵的时间;有的明明在办公室,去向牌却显示为“请假”、“出差”等,前来办事的人或因不认识而打道回府,空跑一趟;更有甚者,办公室原本就关着门、上了锁,而去向牌上仍显示全体人员在岗。这样的结果是,“去向牌”成了这部分人敷衍群众、应对监督的“挡箭牌”,不禁让人气愤。

诚然,设置干部“去向牌”的目的,本是方便群众办事,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干部很多时间都可能在外面处理问题,挂上一块去向牌,贴上电话号码,就可以免去办事群众空等白跑的烦恼,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咨询一下,有的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但是,如果干部“去向牌”一旦流于形式、成了摆设,长此以往,不仅会极大的拉低工作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会疏离同群众的关系。

基于此,要真正杜绝“去向牌”说假话、成摆设,首先,可考虑从技术上入手,设计一个集定位打卡和视频通话于一体的软件,如在岗,那么可以准确定位工作人员的位置,便于监督;如不在岗,也可直接视频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其次,纪委、组织部等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职责,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出勤及工作去向情况,发现“岗位去向监督牌”不标去向或作假的,要依据相关规定追责,并与年终考核挂钩。最后,要盯紧落实环节,通过举报投诉电话、网上举报信箱、政务网县纪委书记举报信箱等手段,真正抓好“去向牌”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干部“去向牌”这项好政策诞生实属不易,凝结了诸多劳动和智慧。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被“歪嘴和尚”念歪了,那就违背了挂牌子的初衷,好事情就起了坏作用。对此,只有进一步反思制度漏洞、强化督查问责、盯紧落实环节,才能真正把政策从蓝图变为现实,让老百姓及时享受政策实惠,不负百姓福祉之托,取信于民。(文/陈宇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