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主办奥运会对任何城市来说都是一场经济豪赌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16-08-11 10:39:54

说到底,主办奥运会对任何城市来说都是一场经济豪赌。基础设施不足的欠发达城市必须花费更多才能满足国际奥委会的交通、通讯和接待要求;较发达城市具备了基础设施,但未必有足够的土地,并且还要冒着为落实奥运会破坏繁荣产业的风险。

举办奥运会其实吃力不讨好

举办奥运会其实吃力不讨好

奥林匹克传说说,举办奥运会是对被选中的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大礼。在现实中,举办奥运会更多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里约热内卢正在领教这一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主办权是如何授予东道主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家不受监管的全球垄断机构,它组织双年拍卖会,让全世界城市彼此竞争,证明自己才是合适的主办者。领衔候选城市竞价过程的往往是有望从奥运会筹办中获益的企业高管——通常来自建筑业。各城市将提供铺张的体育场馆、浪费的仪式空间、新建交通网络、奢华的运动员接待设施以及媒体和转播中心。

这个过程的结果不难预料:获胜的城市总是出价过高。如今,主办夏季奥运会的成本为150—200亿美元,包括场馆建设和翻新、运营和安全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主办城市从其国际电视转播合同分成(大约为25%,其余75%归国际奥委会)、国际和国内赞助、门票销售以及纪念品销售中获得的总收入为35—45亿美元。换句话说,成本轻轻松松就超出收入100亿美元或更多。

争夺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常常辩称短期赤字能转化为长期收益,因为旅游、外国投资和贸易将会增长,更不用说国民士气的提高了。但是,实证证据并不支持这一不惭大言。

以旅游业为例。2012年7月—8月间,到访当年夏奥会主办城市伦敦的旅客实际上下降了5%。皮卡迪利转盘(Piccadilly Circus)周边商店、餐厅、剧院和博物馆在奥运会举行的17天中门可罗雀。

说起来,寻常游客会因为拥挤、交通延时、物价膨胀和可能的安全隐患而避免在奥运会期间去主办城市。因此,主办奥运会对依靠口碑繁荣的旅游业弊大于利。如果游客对一座城市避之不及——或者因为奥运会而印象不佳——就无法给予亲朋好友正面的反馈。

除了旅游业,聪明的企业都不会仅仅因为一座城市主办奥运会而做出投资或贸易决定。如果说要考虑什么的话,那就是在这座城市的投入会造成财政负担,这意味着未来商业环境不利。

主办奥运会的另一个弊端是这座城市将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里约热内卢举办今年夏奥会的筹备工作非常不利于其国际形象。以往以自然美景和玩乐生活著称的城市现在因为腐败、暴力、交通拥堵、污染、政治动荡和寨卡病毒而闻名。

一些主办城市——但非所有——真正能够实现长期收益的一个领域是基础设施支出。在里约的例子中,有人会指出它将得益于国际机场和市中心港口的改善。但这并不是主办奥运会的合理理由;而只是一个安慰性的奖励。十亿美元生产性基础设施开发对于弥补其他190亿美元奥运会支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这些支出对于改善居民和常规游客来说几乎毫无好处。

以连接奥运会海滩赛事场地和十英里外的市郊富人区Barra da Tijuca的地铁为例。这条线路耗资29亿美元。它将提振Barra da Tijuca的房价,但对改善里约可怕的道路交通状况无济于事。里约大部分工人生活在市中心北部和西部,他们的通勤和以往一样困难。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里约在Marapendi自然保护区内的受保护湿地建造了一座高尔夫球场,该球场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并消耗巨量在里约十分宝贵的稀缺水资源。里约还建造了多条在奥运会场馆间运行的公交线路,国际奥委会官员的出行是因此方便了不少,但也将进一步挤占对其他所有人来说越来越窄的道路。

除了无用和破坏性的基础设施,里约奥运会还有人力成本。为了给32座比赛场馆、奥运村、转播和媒体中心、仪式性绿色空间腾出空间和美化周边景观,里约政府从2009年(里约赢得主办权当年)开始将77,000居民赶出了贫民窟和棚户区。

说到底,主办奥运会对任何城市来说都是一场经济豪赌。基础设施不足的欠发达城市必须花费更多才能满足国际奥委会的交通、通讯和接待要求;较发达城市具备了基础设施,但未必有足够的土地,并且还要冒着为落实奥运会破坏繁荣产业的风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