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点30分,已经下班一个小时了,东光县连镇镇卫生院内科医师竺兰兴还在等着。“农民现在正忙农活,我怕他们来扑空。”
2015年,河北省东光县在不增加财政投入及群众负担的基础上,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增强乡镇卫生院自主权,启动了乡镇卫生院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的启动,激发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动力和激情,为试点乡镇所辖村庄群众提供了良好服务。
为什么改革:原机制制约发展
东光县的乡镇卫生院一度效益较差甚至濒临倒闭,省里推行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注入动力,经营发展迅速步入正常轨道。
连镇镇卫生院院长曲曙光介绍,为保障乡镇卫生院正常经营,2013年,东光县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收支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卫生院的全部收入纳入县财政管理,县财政将卫生院全部支出列入年度预算,从而卫生院的支出得到保障。
随着改革的发展,新问题又产生了。由于受财务制度约束,卫生院本身经营自主权、收入核算分配权受限制,医务人员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局面。
东光县财政局副局长彭景良在一次下乡调研中了解到,因为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差距较小,不足以调节劳动付出与收入所得之间的平衡,医务人员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敷衍、推诿病人现象,直接导致卫生院医疗收入及门诊、住院人次持续下滑、人才流失,群众基本医疗保健受到影响,同时增加了财政负担。
2014年1—10月,全县乡镇卫生院医疗总收入下降23.5%,门诊人次下降22.89%,住院人次下降22.8%。
怎么改:资金分配方式要改变
“财政资金投出去却没有发挥效益,这种管理模式必须改。”东光县财政局局长张立春说。
县财政局、卫生局多次联合下乡调研,并参照外地先进经验,反复论证,出台了《关于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管理分配制度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1月,连镇镇、东光镇两家卫生院先行试点,第二轮改革正式启动。
曲曙光深有感触:县财政没有改变管理模式、没有增加投入更没有增加群众负担,而是增加了卫生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资金支配使用权,突出绩效管理,激励卫生院拓宽服务、拓展业务、增收节支。
东光县卫计委党委书记郭新军介绍,县里规定,财政在充分保障卫生院公用经费、人员支出及其他专项公用支出的基础上,放宽卫生院对财政补偿资金及单位结余资金的使用权限。卫生院对财政拨付的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以外其他补偿资金、业务收入及财政补助资金的节余部分均可自主优化支配使用。其中,业务收入结余的50%用于事业发展,另外的50%用于对职工的绩效考核奖励,且财政补偿资金的节余部分也可用于职工绩效考核的奖励。
东光县规定,试点改革乡镇卫生院实行按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考核相结合,分级分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激励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向临床骨干及职责重、风险高的岗位人员倾斜,适度提高临时聘用人员中有资质人员或业绩突出人才的待遇。
改革启动后,试点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重新竞聘岗位方式,对院长按百分制考核,年末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上,对其实行年薪制。同时,县财政局、卫生局、人社局联合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年中年末综合考评等形式,对卫生院在经营管理、医务按规程操作、执行国家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乱检查、乱用药、开大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
成效如何:群众医务人员双赢
2015年,试点改革的两家卫生院人均月工资增长近千元。医务人员收入增加了,干事热情也空前高涨。
这一年,两家卫生院彻底扭转业务下滑的局面,分别实现业务收入304.1万元、4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8.22%、28.7%;门诊及住院人次分别增长45.71%、115.85%和98.5%、133.7%。
随着业务收入的增加,两家卫生院增加购置检测仪器、改建业务用房、拓展业务领域、印发相关宣传材料,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了群众次均医疗费用,卫生院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能在镇卫生院治好病症,谁还往大医院跑啊。”连镇镇六街村的张大爷说。
“通过改革,不但方便了群众,把花费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实现了卫生院的良性发展。”曲曙光说。
东光县建立了一套可行的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了医务人员的内部考评制度,提高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业务收入的含金量。今年,又将秦村镇、于桥乡卫生院纳入试点改革范围,并逐步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