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海外资产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海外并购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并购效率,减少并购损失。中国企业应该有耐心,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有专业机构负责,并且主动需求与海外私募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培育自己的专业并购团队。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海外并购今年前6个月的交易金额增长近3倍至1340亿美元,超过前两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其中24宗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而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
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海外资产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海外并购力度,积极谋划国际布局,做长做优产业链,实施企业结构转型,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完全应当的,也是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手段。
但是,海外并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中国企业也不可能像在国内一样,只要投资规模大,就能得到地方上的积极欢迎和大力支持。海外并购所面临的,不仅有企业方面的因素,也有当地文化、历史、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因素,还有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甚至有种族、宗教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据麦肯锡统计,中国67%海外收购案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注意到,在已成功并购和谈判结束但并购尚未成功的案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现象。
一是并购成功,且代价不是很高的,大多是市场前景不是很好、竞争力不是很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效益不佳的项目。过去几年,从国内大型企业并购的效果来看,不乏并购海外资产两至三年后亏损数十亿元的案例。
二是并购成功,项目也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但付出的代价十分昂贵。面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高涨的热情、急迫的心情,一些海外企业自然而然地把价格抬高,甚至勾结当地政府或其他买家将售价恶意炒高。尤其是一些中国企业还喜欢“横插一杠子”,在其他两家企业洽谈某些收购项目时,大肆溢价,将项目抢过来并购,不仅引发了原拟收购企业的不满,也导致并购付出很大的代价,给人以“人傻钱多”的感觉。
三是项目很好,但并购难度很大,很多被外国政府阻止。其中主要有两类项目:一类是市场变化较快,企业效益发生很大变化,企业想反悔,又找不到理由,就通过政府加以阻止;一类是所在国政府不希望转让给中国企业,从而找出各种理由加以阻止。如最近澳大利亚政府做出决定,拒绝中企竞购澳洲电网,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并购效率,减少并购损失。首先,不要急于求成。海外并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耐心、有恒心,要敢于同所并购的企业比心理。
其二,要有专业机构负责。海外并购必须依赖专业机构,尤其是国际上知名的专业机构,只有它们提供的情况,才更加可靠、有效,才能作为并购的充分依据。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也应当学会聘请专业机构,由其进行尽职调查和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
再者,要主动寻求与海外私募等机构合作。单一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难度较大,谈判阻力较多,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即便谈判成功,在国外融资也是一个难题。所以,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与海外私募的有效合作,并发挥其能量,对于并购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要培育自己的专业并购团队。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培育专业团队帮助自己进行海外并购,已刻不容缓。而专业团队的培育也需要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