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油耗法规 车企应对难度空前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10-17 17:01:53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将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情况两项目标分别进行考核,组合使用。针对这一规定,持反对意见的行业人士认为,一旦合并使用,车企在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上的升级动力将会大大减弱。他们认为,即使单独核算,车企完成2020年燃料消耗量目标的难度也不会太大,反而能提升车企开发传统节能技术的积极性。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欧训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自主品牌,目前进行节能技术研发的紧迫意识仍有欠缺,相关部门应下定决心,以法规加严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然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企业却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在油耗法规应对上,自主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或许已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副院长周剑光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车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很大。

■企业:油耗法规应对难度空前

周剑光坦言,按目前东风集团乘用车领域的产品规划(包含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2018年将逐步产生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16年就会产生负积分。周剑光表示,为了达到乘用车四阶段油耗目标,东风集团已将整车和零部件领域目前所有可使用、可能使用以及将来可使用的技术应用都提上了规划日程,除了传统节能技术外,2016年还将对发动机附件进行升级和应用动力总成高效化方面的技术。此后,循环外技术和变速器多挡化将逐步实施,东风汽车集团的下一代发动机也正在开发过程中。

事实上,面临油耗难题的企业并非东风集团一家。一汽集团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传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恐难满足逐年递减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此,一汽集团正在积极进行规划,在发动机领域将采用更多先进的电控技术,包括VVA可变气门驱动系统、VVI技术和米勒循环技术等。

此外,周剑光还提出,为达到2020年5L/百公里的油耗目标,自主品牌的产品成本将大幅上升,这一规定对当前并无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周剑光举例,节油效果每提升1%,汽油发动机的成本将上升500元。随着油耗和排放法规的升级,东风集团自主品牌的平均单车成本将增加2000~4000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规正式发布时间与实施时间间隔较短,2018年~2020年东风集团将对近40款车型进行升级,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专家:节能减排工作应坚定不移

清华大学汽车系党委书记帅石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部门在公布相关法规时为汽车企业预留的技术储备和升级时间确实略显仓促,加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储备基础薄弱、核心技术掌握欠缺,企业应对四阶段油耗限值的难度有所增加。但帅石金认为,即使排除新能源汽车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就目前可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来看,2020年车企实现5L/100km的油耗目标不成问题。

对此,欧训民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改革工作应坚定不移地推行和执行。汽车企业可通过应用和推广低阻力技术、轻量化技术或普及小型化汽车等多途径来应对油耗法规的加严。当前部分汽车企业不断强调技术改造和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和投入过高,这说明车企在推广节能技术的紧迫意识方面仍有欠缺。”在欧训民看来,不断降低燃料消耗量是全汽车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短期内损失部分市场份额或利润,提前开展相关技术升级工作是明智之举。他认为,即便企业通过组合使用新能源汽车积分等方式“侥幸”达到了2020年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在下一阶段的油耗法规实施期间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对于车企提出的成本问题,帅石金强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但伴随着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可以有效减少相应的成本花费,另外,车企也可通过降低生产、制造和人工等其他方面的成本来弥补相关技术开发的投入。”

■政府、企业、消费者需共同努力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6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97L/100km。其中,89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66L/100km,与2014年相比,2015年乘用车的油耗不降反升。此外,2015年在中国境内经营的116家乘用车企业中,有31家企业2015年平均油耗未达标,比2014年多了5家。从现状来看,汽车行业降低燃料消耗量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帅石金指出,在开展降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工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汽车企业甚至消费者都应担负起相应责任,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油耗目标时,应积极开展技术路线的落地研究和探讨工作,加强与汽车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制定科学可行的燃料消耗量目标;其次,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上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还是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汽车企业都应加强能源节约意识,提前开展技术路线的布局和研究工作;第三,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应加强为节能环保汽车产品埋单的意识。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和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