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相比,深港两地联通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监管层看来,深港通将进一步发挥深港区位优势,促进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014年11月17日,宣布沪港通正式开通
沪港通推出之始,市场对深港通的推出就抱有强烈期待。沪港通启动后,中国证监会专门组织了一次“沪港通个人投资者及其权益”专项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投资者在调查中表示对开通深港通、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表示期待。
之所以没有一并推出深港通,是因为当时监管层有较多顾虑。一方面,这种互联互通是新事,需要先试点,初期由沪、港交易所先行先试,可以在实践中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考虑到上海与香港两地市场估值水平较为接近,沪港通对两市场估值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防范风险。
“深港通开通意着味沪、深、港三地共同大市场正式形成。”中国结算董事长周明日前出席“深港通·交易所论坛”时表示,深港通能够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金融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并将进一步提升内地资本市场竞争力及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及话语权,有利于内地股票市场尽快纳入国际知名指数。
“两大突破”拓宽资金配置途径
在沪港通之上推出的深港通在各方面都是“升级版”。
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表示,深港通有两大突破,一是取消了交易总额限制,一个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如果在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当中的任意一个开有证券账户,就可以相对便捷地去投资深港通或沪港通范围内的其他交易所,三大交易所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大平台,可以成为居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进行资产国际配置的重要依托。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11月23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56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456.7亿美元,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7亿美元。这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吸引外资,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巴曙松表示,在国际资产配置的过程中,正需要一个上市公司的平台来进行整合、并购。
另一个突破是允许保险资金入市。今年9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保监会表示,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进一步增加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有利于保险机构更为灵活地选择投资标的,缓解资产配置压力,也有利于保险机构借助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同时有利于保险机构提升投资收益,服务保险主业发展。
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趋势下,保险资金如何通过资产配置实现保值增值面临很大挑战。巴曙松表示,沪港通、深港通为保险资金提供了很好的资产配置平台
“深港通的设计总体上还是有额度管控的,可以为有境外投资需求的资金提供一定额度内的配置空间。”鲁政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深港通的挑战
在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互联互通的环境下,投资者可能绕道境外实施反向操纵,证券期货跨境违法犯罪的手法更加隐蔽。
2014年沪港通启动前夕,两地证监会签署《沪港通项目下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涵盖线索与调查信息通报、协助调查、联合调查、文书送达、协助执行、投资者权益损害赔偿、执法信息发布等各个执法环节的全方位合作关系。
直到今年11月,两地才查处了首例跨境违法案。中国证监会11月18日通报称,近日调查发现唐某博等人涉嫌操纵“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600415,股吧)”,非法获利4000余万元。该案尚未结案,调查期间证监会又发现,唐某博等人涉嫌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其他5只内地股票,非法获利近2.5亿元。
据中国证监会介绍,两地证监会将以协作查办此案为契机,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的跨境执法协作机制,共同保障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平稳顺利推进。
在内地资本市场加大开放力度的整体趋势下,内地投资者配置香港资产的途径更加多元,也更加便捷。从途径上来看,内地投资者除了亲赴香港开立港股账户外,还可以通过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内资券商的香港子公司、持有牌照的香港券商互联网平台来开立港股账户。
在不久前举行的深港通推介会上,有交易所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港股通交易港股与直接赴港开立港股账户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佣金、换汇,以及交易风险上。这与沪港通、深港通的交易结算机制有关。
上述港交所人士表示,港股通制度下,投资者使用的是A股账户,不需要换汇、交易过程按照内地市场规则进行;若赴香港开立香港本地账户,则需要遵循香港市场规则,灵活度、风险把控等方面与A股市场存在极大不同。“比如说,开立香港本地账户时,甚至需要考虑这家港资券商背景,会不会有倒闭风险之类的。”该人士称,两种账户就是两种途径,区别在于用户自己对各类要素的权衡和选择。
据周明介绍,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连互通在业务设计上主要包括两大块。一块是“交易通”,即由两地交易所各自归集各自市场投资者的全部交易指令并发送到对方交易所的主机撮合成交;二是“结算通”,创造性地采用了“投资者本地结算以及中国结算与香港结算互为代理人开展跨境结算”的两项核心制度安排。
“也就是说,对投资者而言,不需要办理跨境结算,他们可完全按本地市场制度安排办理清算及结算业务,投资者交易习惯和后台业务处理没有改变。”周明表示,跨境部分则由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互为代理人完成。
李小加在不久前的深港通推介会上也表示,沪港通与深港通可视为一种渐进的模式;在资本市场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沪港通、深港通的交易机制会长期持续。
李小加
李小加强调,沪港通和深港通机制的精髓,在于交易过境、本地市场结算。具体来看,内地投资者通过A股账户的港股通下单,资金、账户都在国内;每天交易清算之后,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和香港港交所才进行最终结算,完成交易净量的过境。深港通与沪港通不会对资本外流产生影响,由于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和全面监控,资金只限于投资相应的A股和港股标的,不会进行如房地产等其他境外投资。
“这种独特的交易模式创新,就是深港通和沪港通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李小加称。在他看来,当前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资金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很早就出去做境外投资的成熟投资者;另一类是专注于做本地市场投资,不具备境外市场投资实力的资金。而沪港通和深港通所对接和服务的是二者中间的资金,即有境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却不具备相应经验和能力的投资者。这也会是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将长期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