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汇率创下十四年来新高 中国与东盟进入新机遇期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6-12-01 10:02:18

从富裕程度看,东盟十国分为三档。新加坡和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2015年人均GDP分别高达52889和36608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属于或基本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分别达到9766和5816美元。印尼、菲律宾等六国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00至3500美元的区间内。

从未来人口红利看,东盟十国普遍具有可观的人口红利。印尼和菲律宾人口过亿,2015年分别达到2.58亿和1亿,越南人口也达到9170万。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人口均超过千万。老挝、新加坡和文莱在狭小的国土上也承载着较多的人口。

从通货膨胀形势看,东盟十国两极分化趋势严重。缅甸、印尼通胀形势较为突出,2015年CPI分别达到10.8%和6.36%。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CPI大致在1%-2%的区间。而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的年度CPI均为负增长。

(2)东盟国财政债务状况基本健康。从一般政府净借出/借入占GDP比重来看,根据IMF的数据,除文莱为-9.85%,越南为-6.54%外,东盟其他国家均在较低的范围内,新加坡、柬埔寨和泰国政府收入均为正数,说明财政状况良好。从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来看,新加坡比例最高,达到98.24%,其余九国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快速发展。自1991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199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仅63亿美元,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2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东盟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而东盟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

(4)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于2009年8月正式签署,原先相对滞后的区域投资合作获得了新的动力。截至2014年末,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达1269.5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投资总额为352.1亿美元,东盟国家累计对中国投资917.4亿美元。

(5)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东盟与中日韩(10+3)根据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协议,设立规模达2400亿美元“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中国连同中国香港出资768亿美元,占“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总额的32%,与日本出资额相同,并列第一。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还与越南、老挝两国签署了双边结算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6月末双边本币互换金额达6500亿人民币。

中国还分别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工银泰国有限公司、中银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

中国-东盟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步伐也不断加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东盟地区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新加坡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国家发展”的金融服务网络。

2.中国与东盟经济金融发展机遇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与东盟具备产能合作的良好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产能领域有装备、技术、施工、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引进设备、技术、资金有迫切需求。

中方可与东盟在电力、工程机械、建材、通信等更多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将为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服务。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双方产能合作,有利于中国优势产能转移,也有利于东盟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东盟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第二,东盟共同体建成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实现双方经贸融通增添助力。

2015年12月31日,东盟正式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促进域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东盟经济增长有望换挡提速,也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体现了双方深化和拓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投资及技术合作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第三,不断扩大的民间交往构筑起双方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等机制,中国还在东盟国家开办了30多所孔子学院,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约5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7.1万人,中国赴东盟国家留学生从2010年的1.7万人大幅增长至2015年的4万人。

3.中国与东盟经济金融发展的挑战

第一,政治安全因素复杂。

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困境是制约中国-东盟强化合作的重要障碍。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博弈十分复杂。中国与东南亚个别国家关于南海若干岛屿的争端、东盟内部国家之间、东南亚小国与区域大国之间等也有复杂的利害冲突,从而对中国-东盟发展经贸金融关系形成了掣肘。

第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盟内部看,区域内成员国的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差距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此外,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吸收FDI投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出口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矛盾渐显。各成员国在区域内外的贸易与投资的竞争,也会制约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三,社会、民族、文化多样性较大。

东南亚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多样性在全球首屈一指,宗教、文化、种族等千差万别。本地区民族、宗教与文化的多元性和巨大差异性增大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增进信任的难度。

4.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经贸金融关系

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和东盟应全力推动中国—东盟经贸金融关系换挡提速,取得新进展。

第一, 深入挖掘产能合作潜力。

东盟是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的优先承接地。中国同东盟应继续以综合产业园区等为抓手和平台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找准机会集中建设一批装备制造、矿业冶金、通信科技等产业园。中国的铁路、通信、核电、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技术和装备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东盟市场上可以大有作为。

第二,积极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的作用。

目前,东盟很多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缺乏的困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的成立,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包括东盟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金融话语权,促进东盟乃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 加速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应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强化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先行先试,率先在东盟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银行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货币互换机制;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支持与东盟国家人民币投融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