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开了个“圈子”功能。
方式却很有问题。
不是说社交还是援交这种吓死人的问题,也不是说男权主义还是女权主义这种吓不死人的问题。
过时的方式
问题是,过时。
设计这个方式的就算不是位才尽的江郎,也肯定是位大叔甚至大爷辈的郎。他一定是上世纪末的弄潮儿,流连于那时最为流行的高档宾馆顶层酒吧,所以对这种所谓带漂亮女子入场可以免票,如果女子乃芳龄二十一岁以下还可以获取免费赠饮一杯,每当临近午夜之时都会发动全场男士购买玫瑰并送给自己认为最美之女子,然后午夜十二点开奖凭手中玫瑰数量比拼获取今晚“公主”称号的方式切切熟悉而念念不忘。
开“圈子”是为了拉拢客户和增加客户黏性,很正常,也很正确。
阿里想要做社群社区的思路和雄心一直以来都有,只是没有成功。过去支付宝仗着交易市场的掌控,将别人甩得十万八千里。但这种所谓互联网入口掌控的落后态势,很快造成了业务被追赶甚至被超过的结果。所以,
但同一种手段,在酒吧、会所是一回事,如果是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大厅里,突然出现女性排队每年轻一岁可以优先一个号,腿长优先三个号,脸漂亮优先四个号,气质出众、高学历、有特殊才艺可以优先五个号,但这都要由赞赏她的男士转嫁承担。我真的也是很难计量,这到底是能够给交易带来更多黏性和流量呢,还是相反。
倘如此,何必呢?既然手握个人财务和消费的大数据,又急于迎合市场俗不可耐的虚荣,干脆开个“相亲圈”得了呗,名正言顺。银行不是有什么“大户室”“贵宾室”嘛,你就细分叫“贵妇圈”“美妇圈”“幼妇圈”,相对男性,则细分成“贵男圈”“跪男圈”“鬼男圈”。当然继续深化,也可以有“硅妇圈”“柜男圈”等等。
当设计的粗劣让人不忍直视,这是运营能力的欠缺。
这或者是当前的所谓互联网经济中最重大的问题。
概念化的运营能力
也是在不久前,网易拍卖了三只猪。3天时间,3头网易味央黑猪,成交价为:109501元、160001元和277701元。
据许多媒体白纸黑字的奔走相告说,能够拍出这样的天价,是因为这是只号称“生活很幸福”的堪比熊猫的猪,7年成长,睡的是公寓,蹲的是马桶,从不打针吃药,猪生也被全程监控。
我们通常吃的猪肉,养殖周期都在150天左右。为什么呢?因为对于饲养的家猪而言,长的太大肉太老,并不可口。养了7年还能被雷军认为“入口即化”,很难想象,是这只猪后天异禀?又或者果然雷布斯天赋异禀?
如果这只猪并非七年前网易承诺养猪之时就养下的,而是最近正常周期中的一只,那其成本要打折扣。不过,一百多天就能被训练得自己蹲马桶,强过百日孩子,老实说,拍出二十来万的价格真是没啥,十万买下的绝对捡了大便宜。但竟然把这样很可能突破基因局限的动物给杀了吃肉,马化腾还赞其“肥而不腻”,焚琴煮鹤啊。怪不得张朝阳就只夸它“秀色可餐”,估计心里惜香怜玉得掉眼泪。
对于这项买卖,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解释,它不是一项投资,而是一项实验性的工作。而以16万元价格拍下第二头猪的外婆家董事长吴国平解释是来凑热闹的。然后是娱乐明星们的谈笑风生。
我们的许多所谓商业领袖们,他们不谈实际。他们所谈的运营,是概念;他们所谈的商业,是宏图;他们所谈的品牌,是愿景;他们和他们的帝国,是现象。
这正是让人疑惑的。
浮夸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的发生?
当今的互联网经济主要靠什么?如果不是运营能力,
怎么把没商品当做商品一样推广出去,并获得无量的估值。
所谓运作能力靠什么?说的好听点,是营销能力。也就是说,怎么把商品当做商品一样推广出去,并获得相应估值;但其实呢,主要是靠炒作能力。也就是说,怎么把商品不当做商品一样推广出去,并获得最大估值;当然,这很容易就演变成,大家都在PK死作能力。也就是说,
曾经,有个项目叫云视链。估值6亿美元,雇佣高端技术人才20多个,创始人宣称自己是哈佛学子,然而其所有基础信息基本全部为假。而投资者居然也有人相信,还被传得满城风雨万人空巷,也不知是在参加“中国好项目”还是“中国好编剧”?
曾经,有个公司叫“一亩田”,在12个月内,月交易额从50万神速度赶到100亿。一单某老板采购的1073741.8235吨洋葱大大超过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知名投资人还反问质疑者,“这家公司员工有3000多人,靠夸张和欺骗能搞到3000人嘛?”总有一种逻辑让人无力吐槽。
是的,在包装下,互联网经济的先锋们变成了一帮老鲜肉和小鲜肉的海天盛筵。他们秀资源、秀背景、秀财富、秀口才、秀魅力,有时顺带还秀秀颜值和马甲线以及智商,“天使”便能为之疯狂,融资就是这么简单。
掏空的身体
结果商业领袖更像是也更愿意当明星,他们乐于当精神领袖、人类导师,他们开口谈的都是哲学与玄学,他们热衷于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他们和文体明星一起的时候难以分辨谁更有偶像气质。
本来这是个人选择,我等闲人毋需为之操心。而且他们会口口声声、绘声绘色的描述,本人作为明星给公司带来的市场估值增加和宣传成本节约,我等庸人更难以置喙。
只是,这也太普遍了些。普遍得有些浮夸了。
我们就不难看到,在商业明星们无处不在的精致妆容和宏大理论后面,是堪忧的运营。
于是,当罗辑思维将PAPI酱捧上了融资的神坛后,又冷冰冰地将之抛掉,悻悻然说内容创作不可持续。那么,那些振聋发聩的投资是否只是纸上撩妹?如果所谓投融资有实质的部分,为什么不成立团队进行内容的充实和可持续发展布局?如果真觉得PAPI酱其实早就“身体被掏空”,那么前期的估值调查呢?
管理者和投资人都不那么在意运营能力,因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公司再包装,继续往上加估值,卖掉。再包装,继续往上加估值,再卖掉。最后呢?最后当然是上市,卖给市场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