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业务的货币经济学
1理财业务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将理财产品进行分类,以观察不同类别理财产品的不同货币效果。常用的分类维度有以下两个:
(1)保本理财与非保本理财:按照现行监管规定,银行发行保本理财(包括保证收益类和保本浮动收益类),视同存款,全额纳入资产负债表。
其理财资金投向,也作为银行表内资产运用。
换言之,保本理财其实是一种突破的利率管制的存贷款业务。而其他理财,则表外运作,不纳入资产负债表。
(2)同业理财和非同业理财:同业理财是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由另一家银行购买。此时,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相当于充当通道功能,最终是理财产品购买银行把表内资金投放至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上。
对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来说,是表外业务(除非发的是保本理财),但对于理财产品购买银行来说则是表内资产,甚至可以直接视为同业业务。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016年8月公布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上半年)》(下文简称《理财中报》),截止2016年6月末,全行业理财产品余额26.28万亿元。其中,保本理财(包括保证收益类和保本浮动收益类)为6.10万亿元,占全部的23.21%。
而同业理财为4.02万亿元,占全部的15.28%。该比例近年快速提升。
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表外理财,也就是非保本,亦非同业的理财产品。
2理财业务的货币原理
这些表外理财的资产来源,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了资金后,直接投向某资产,比如某借款人(以非标形式向其放款,或购买其发行的债券等);
二是,承接了银行表内的某资产(贷款、非标或债券等)。
(1)理财资金投向新资产:从货币角度来看,这一做法的效果等同于直接金融。亦即,理财产品投资人的资金,以理财产品为通道,投向了基础资产(比如某借款人)。那么,就是投资人的货币转移至借款人(会表现为居民存款下降,企业存款增加,存款总量不变,于是M1占M2的比例会上升),是一次直接金融(理财产品起到通道的作用)。
但是,与真正意义的直接金融不同的是,真正意义的直接金融没有人在中间充当信用保证,资产管理人也不承担投资风险,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而在理财业务上,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未打破刚性兑付的理财业务上,银行在中间起到了信用保证的功能。当然,多了一道信用保证,并不影响货币效果,货币效果上仍是直接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