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荒到资金荒 理财业务的货币经济学
来源:和讯名家 发布时间:2016-12-08 10:22:36

(2)理财资金承接表内资产:从货币角度来看,这一做法的效果等同于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即银行向表外变卖资产。先是银行发行一笔理财产品,从投资者那里募集了一笔资金,然后原本银行持有某资产(比如贷款),银行将其“卖给”理财产品后,从理财产品那里收回了资金,货币余额因此减少。

最后是投资者以理财产品为通道,持有了这笔贷款(非标)。间接金融置换为直接金融,而银行缩表(左边少了一笔贷款,右边少了一笔存款)。或者,更简单讲,原本银行表内的一笔企业贷款和一笔居民存款,同时转至表外理财业务。

当然,我们在现实中可能看不到银行缩表,因为腾出来的信贷额度会马上再次投放出去,银行以此扩大规模和盈利。银行的资产、存款又会同时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膨胀到发行理财产品前的规模。此时,第(2)种情况的结果和上面第(1)种情况的结果,完全一致了,即,银行表内规模不变,表外多了一笔直接金融。

当然,我们在现实中可能看不到银行缩表,因为腾出来的信贷额度会马上再次投放出去,银行以此扩大规模和盈利。银行的资产、存款又会同时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膨胀到发行理财产品前的规模。此时,第(2)种情况的结果和上面第(1)种情况的结果,完全一致了,即,银行表内规模不变,表外多了一笔直接金融。

换言之,上述(1)、(2)情况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中间过程有所区别而已。

3

理财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

然后,再基于上述货币原理,我们分析理财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要分别考虑两个过程的流动性影响。一是,银行业在积极发行理财产品时,对货币总量、流动性的影响。二是,如果将来理财产品增速放慢甚至余额收缩,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前一个过程的逆过程)。

(1)理财资金投向新资产,银行表内不变,表外多了一笔直接融资:此时,相当于银行体外做了一堆直接金融,直接金融只是存量货币的借贷,对货币总量没有影响(但存款人从居民变成企业),银行表内资产也不受影响。但是,它动员了大量居民闲置资金投向了新资产(债券、非标等),扩大了信用投放,提高了实体部门的融资可得性,表现为企业发债或通过非标融资时更容易、成本更低。因此,它改善了信用市场的流动性。

(2)理财资金承接表内资产,银行表内收缩,替换为表外的直接融资:此时,银行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收回资金,存款余额下降(也就是货币余额下降)。因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不变,而存款余额下降(意味着所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下降),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多,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就变得宽松了。但对于信用市场而言,由于融资总量不变(只是从间接金融变成直接金融),因此信用市场流动性不受影响。这也意味着,它的逆过程(理财的资产回表),对银行间市场而言是痛苦的,会导致流动性偏紧。

当然,正如前文已经提及,由于超额存款准备金被腾出了一部分,因此银行又可以继续投放表内资产(信贷等),派生货币,从而又把货币余额补回原值。因此,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与原来一致,而信用市场则增加了投放。最后的结果,和第(1)种情况一样了,即银行间流动性不变(货币总量不变),信用市场增加了投放。

理财业务贡献了直接融资

从资产荒到资金荒:理财业务如何影响流动性

根据《理财中报》,为掌握表外理财总数,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数据:

(1)非保本理财为20.18万亿元,其余保本理财已纳入银行表内,视同表内业务;

(2)同业理财为4.02万亿元,可视为理财产品购买方银行的同业投放业务;

(3)理财资金投向中,4.68万亿元是存款与现金,也仍在银行表内(即理财产品是“存款人”)。

这三项数据的维度,是交叉的。即,同业理财中也分非保本和保本。可惜《理财中报》中并无更详细的交叉数据,比如同业理财中,非保本理财有多少,存款与现金的比例又有多少。我们只能假设,同业理财中,非保本理财的占比,存款与现金的比例,均与全部理财相同。这一假设其实并不准确(比如,我们知道,保本理财投向存款与现金的比例肯定更高),但目前只能暂先这样处理。

按此估计,剔除了同业理财、保本理财,以及剔除理财投向中的存款与现金部分后,其余便是成为直接金融的理财业务金额,约为14万亿元。

也就是说,通过理财业务,银行动员了居民或企业的闲置存款资金,以购买债券、投放非标、购买基金或其他产品等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高达14万亿元的直接融资服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