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澄清所谓IPO“内部通知”传闻不实 严审严把关为常态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05 08:09:22

昨日,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近期关于IPO审核“内部通知”的三大传闻均与事实不符。而如果企业上市后当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严重,但风险揭示不够充分,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处罚或相应措施。

澄清所谓IPO“内部通知”传闻不实

4月底,某财经评论人在微博上发文称“据传:面对疯狂而来的Pre-IPO,证监会内部通知:第一,上市辅导时间要一整年,地方证监局验收合格后才能报材料,这意味着还没有辅导的公司,至少要1.5年后才可以报材料,所有公司一视同仁:第二,创业板3000万,主板和中小板5000万利润,作为报材料基本条件:第三,影视、传媒、娱乐(含游戏)、文化和互联网,原则上劝退。”

昨日,证券时报记者从证监会相关部门获悉,以上传闻均与事实不符,且相关部门并未对传闻所涉内容进行过修改研究。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当前,除对国家规定已经作出限制的行业,如类金融企业限制上市外,证监会并未对其他行业企业IPO条件作出特别的限制,所有企业都是按照受理顺序来审核过会。IPO审核过程中,对拟上市企业财务门槛和辅导期的要求均无变化。

同时,上述人士指出,但有一点是不同的,就是信息披露要求。考虑到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从保护弱势群体和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发行主体的原貌,证监会针对不同行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或有不同。

严审严把关为常态,现场检查成利器

虽然企业发行条件要求并无变化,但审核过程确实日益严格。

审核率(初审会):截至5月3日,今年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217家,核准申请158家,40家在审撤回申请,19家否决,核准率是72.8%,否决率是27.2%。

否决率(发审会):截至5月3日,今年共安排175家企业上会,否决率19家,否决率10.9%。

现场检查:进入2017年,现场检查力度加大。从以往主要采取抽查方式转变为抽查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并重。

部门联动:2017年1-4月份,结合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把2家首发企业问题线索移交稽查局处理、将8家保鉴机构执业情况通报机构部、5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通报会计部、2家律师事务所执业情况通报法律部。

以去年四季度为分界,据统计,2016年1-9月,共有162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10家,否决率是6.2%。去年四季度以来,IPO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2016年4季度,共有107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8家,否决率7.5%。

进入2017年,否决率进一步上升。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5月3日,共安排175家企业上会,否决率19家,否决率10.9%。

不仅如此,据证监会有关人士介绍,还有更多的企业止步在了初审阶段。根据相关规定,IPO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见面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初审会由审核人员汇报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初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反馈意见回复情况。

记者获得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初审阶段,2016年4季度,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153家,包括核准、否决、撤回三种情形,其中核准131家,14家在审企业撤回申请,8家企业被发审委否决,核准率为85.6%,否决率是14.4%。今年截至5月3日,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217家,其中核准申请158家,40家在审撤回申请,19家否决,核准率是72.8%,否决率是27.2%。也就是说相对于发审会,初审阶段已经过滤掉了一大批有问题的企业。

无论初审会还是发审会的数据,均说明发行审核“严把关”已经成为常态。

不仅如此,证监会有关人士还向记者介绍了现场检查这一监管“利器”的使用的变化。仍然以去年四季度为分界。2016年1-9月,证监会未启动现场检查工作。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证监会启动对一批企业现场检查工作,由派出机构对12家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检查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主要采取抽查方式转变为抽查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并重。以四季度为例,12家接受现场检查的企业包括了4家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企业,6家日常审核发现重大疑点企业,以及2家扶贫IPO绿色通道企业。进入2017年,现场检查力度还在加大。今年3月,证监会启动了今年第一次现场检查,圈定34家首发企业,其中包括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企业14家,日常审核发现重大疑点的企业11家,扶贫IPO绿色通道企业9家。

记者从证监会相关部门了解到,2017年1-4月份,结合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把2家首发企业问题线索移交稽查局处理、将8家保鉴机构执业情况通报机构部、5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通报会计部、2家律师事务所执业情况通报法律部。

次新股业绩变脸?风险揭示不充分或将被罚

近期对企业业绩变化的批评比较多。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已发布一季报的339家次新上市公司中,总体来看,次新股一季报成绩单较为平稳,超过九成次新股盈利报喜,但也有3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亏损。

证监会回应次新股业绩下滑:视情节处罚

而某券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次新股的业绩变动需要分情况看待,分析业绩下滑与行业波动趋势是否相符有无合理理由。有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还需要持续观察,一是,企业本身受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以及季节性波动导致的业绩变化。如果同比无明显变化,则属于正常波动。二是部分创业板企业由于体量小,根据订单实施情况确认收入,无明显季节规律,上市后当期的业绩无明显参考价值。事实上,统计显示,32家一季报净利润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创业板次新股多达16家。

《证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因此,投资者需要依据上市公司披露内容,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不过,证监会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证监会的发行审核是依法严格遵循发行上市条件的要求,包括是否符合主体资格、独立性、募集资金使用、财务会计、规范运行等,并且督促企业在满足法定条件之上,还应充分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如果企业上市后当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严重,但风险揭示不够充分,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处罚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财报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标签: IPO 次新股 业绩下滑

猜你喜欢

深圳前海综保区9月进出口创新高 前三季度进出口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63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9 1%。9月当月进...更多

2022-11-08 09:27:13

深圳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纺织服装进出口560 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 4%...更多

2022-11-08 09:26:03

深圳成功发行2022年离岸人民币地方债 本次发行债

继2021年在全国率先成功发行离岸债后,近期,深圳市再次成功赴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深...更多

2022-11-08 08:53:04

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深圳前

商务部11月3日发布消息,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更多

2022-11-04 09:12:51

深圳发布一系列促消费扶持计划申报指南 支持批发

支持批发零售企业扩大市场、支持推动餐饮业升级、支持在深开设首店、支持在深举办首发首秀活动……...更多

2022-11-04 09:11:15

深圳前海助企资金服务平台上线 提升企业的政策获

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感,使前海各类惠企政策精准匹配、智能推送给企业,让...更多

2022-10-28 09:12:30

深圳今年第三季度新增上市公司全国最多 9家属于

今年第三季度,深圳新增A股上市公司17家,是单季度新增上市公司家数全国最多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更多

2022-10-28 08:55:12

转融资费率下调 两融业务利率水平跟投资者资产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调转融资费率、沪深交易所分别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后,券商两融利...更多

2022-10-27 08:33:01

前三季度安徽省超25亿元货物享RCEP优惠 推动外贸

10月11日,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海关共签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多

2022-10-24 09:11:54

港交所拟降低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第三季度香港首次

港交所也要下调科技公司上市门槛了。记者获悉,港交所19日刊发咨询文件,建议优化现有上市制度,允...更多

2022-10-20 08: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