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节选一
严监管重塑资产管理行业 多层次资管市场加速形成
星石投资策略研究部
【编者按】 随着国民财富不断增长,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在过去十年间迎来了百万亿规模的大发展。2017年,资产管理行业政策环境发生巨变,“去杠杆、防风险”成为监管主基调。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资产管理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肩负起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确立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在统一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完成好三大任务?为探讨这些问题,《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严监管环境下的资管行业转型》应运而生。即日起,本报将精选刊登这份报告的思想精粹,以飨读者。
□星石投资策略研究部
1991年,“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发行了第一批基金产品,开启中国资产管理业的先河。20多年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但2016年开始趋严的金融监管为行业高增速按下“暂停键”,重塑资产管理行业,加速了多层次资管市场的形成。
截至2017年6月,整个资管行业总规模达118.29万亿,其中银行理财28.4万亿、券商资管18.1万亿、信托公司18.69万亿、公募基金10.07万亿、私募基金13.59万亿,基金子公司14.94万亿,保险资管14.5万亿。
增速放缓 行业重塑
2012年,在鼓励创新的监管环境之下,商业银行、券商、保险、期货公司都开展经营资产管理业务,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大发展。在混业背景下,我国仍然实行着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不同子行业的资管机构在从事同一类业务时受到的监管约束不同,造成了跨行业合作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越来越多,积累了潜在风险。2016年开始,监管开始转向。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去杠杆、防风险”的基调,监管政策开始收紧。2017年4月,监管愈发严格,银监会开展“三三四”检查。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随着配套监管措施的完善,资管行业的发展格局将得到重塑。
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回归本源就是要打破原来用信贷思维做理财,用理财调节存贷款指标的模式;优化结构体现在完善产品体系,打破基础资产重合度过高、策略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强化监管就是要减少监管套利的空间,打破过去同一类业务受到不同机构和规则监管的局面,让监管穿透到底层资产,真实反映风险;协调监管意味着减少监管本身带来的市场波动,给资管行业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市场导向就是要打破刚性兑付,合理为风险定价,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相匹配。在四项原则的指导下,过去资管行业主流的通道业务、同业委外业务以及资金池业务等都会受到影响。
在严监管格局下,行业增速放缓。从宏观上来看,货币供应指标M2增速几十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主要是由于监管带来的货币乘数下降。分行业来看,银行理财规模从2016年末的29.05万亿下降到2017年中的28.4万亿,其中同业理财下降了1.38万亿,基金子公司规模从2016年三季度的11.15万亿下降到2017年二季度的8.59万亿,通道业务有所压缩。
多层次资管市场加速形成
金融监管趋严让传统的主流业务受到威胁,但是行业增长的后劲依然十足。一方面,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更重要的是,严监管成为倒逼金融企业转型的动力,让资管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日后,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具有自己的特点,依托特长开展差异化的业务。例如,银行监管套利、空转套利的能力虽然受到监管限制,但仍然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代销多种类别的金融产品,可以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券商可以整合研究部的投研能力、营业部的客户资源和投行部的项目资源,发展定制化、多层次的资产管理服务;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其主动资产管理能力在各类机构当中是最强的,在金融创新浪潮中也没有过分偏离主动管理业务,更丰富的产品线和更广泛的销售渠道可能成为未来公募基金努力的方向。
在传统业务之外,国内资管机构开始了另类业务的探索,例如衍生品投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等,这些业务的开发和成熟将会打破目前国内资管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形成多层次的资产管理市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和财富管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