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员工持股计划尤其是员工持股信托计划快速增长。不过,近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给这一模式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近日,德威新材(300325,股吧)(300325.SZ)公告终止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被业内认为是受“资管新规”的影响。
业内人士称,新规明确四大类资管产品不能分级,其中包括投资标准化资产超过50%的私募产品,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不能分级,现有模式无法延续。
不过也有信托从业人士直言,资管新规不会影响当前业务,除非优先资金端(商业银行)主动要求去杠杆。
本次终止员工持股计划究竟是否与“资管新规”有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德威新材,但截止发稿未获回复。
Wind数据显示,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了持股计划,部分公司在新规之前便公告终止。原因方面,除持股计划出售完毕的正常终止外,多与再融资新规有关。
与此同时,多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仍在推进中。如11月23日,利君股份(002651,股吧)的持股计划刚实施完成。
“新规还在征求意见,没有实施,并且过渡期到2019年6月,继续按现有模式做应该没有问题。”一位华北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不过新规实施后新增业务得按新办法来做,存续业务过渡期后要完全合规。”
监管新规冲击第一波?
11月21日,德威新材公告终止员工持股计划,原因为,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有效期内,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情况均发生了变化。由于终止时点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公布时点接近,有观点认为,这或是资管新规带来的第一波冲击。
《意见》第二十条“分级产品设计”中明确指出,四类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分别是公募产品;开放式私募产品;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
一位分析人士称,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投资范围主要是购买及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因此未来将不得分级,但目前的持股计划多采用分级模式。如德威新材的前述持股计划,原定通过认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进行,优先/劣后比例为2:1。
不过一位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直言,新规尚未执行,不会影响当前的业务,除非优先端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主动要求去杠杆。“信托公司不会主动降规模,现在监管的大环境是支持信托公司继续做大员工持股规模的。”
如中央商场(600280,股吧)终止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是:“A股市场震荡,监管对杠杆融资类业务风险高度管控,银行等机构对配资业务审慎等。”
红相电力(300427,股吧)则表示,“受非公开发行股票政策变动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配套融资对象拟放弃本次配套融资认购,与之相应的员工持股计划已无继续实施可能。”
温氏股份称:“再融资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
德尔未来(002631,股吧)的表述更为具体:“不符合证监会2016年7月14日颁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倍的规定。”
信托杠杆优势消失?
近年来员工持股计划,尤其是以信托为委托代理人的持股计划渐入佳境。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信托计划方式实施完成或通过的员工持股计划多达46只,是前两个季度总和的2倍;合计金额约66.01亿元,增长约61.75%。截至目前,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通过、完成员工持股计划249只,其中信托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共88只,占比35%左右。
前述华北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今年信托公司做员工持股计划较多,主要是基金业协会加强了结构化产品监管,信托公司在杠杆以及劣后级对优先级的兜底约定等方面都有优势。“现在做信托基本上可以达到2:1,通过私募、券商资管一般是1:1。”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新规实施后,信托模式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优势就没有了,反而是券商在上市公司客户获取方面更具优势。不过这一市场仍将存在,即便没有杠杆,激励作用还是有的,员工持股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作用。”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做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加强内部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二是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撬动杠杆积极性增持及市值管理等目的。
前述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目前资管新规为征求意见稿,最终落地、执行可能会有一定灵活性。如果未来确定不能分级,应该说所有资管工具在员工持股计划中都将失去竞争力,但信托因其灵活性、破产隔离功能等因素,也还存在一定优势。
另有信托公司研发部人士认为,现在监管强调去杠杆,员工持股计划分级可以认为是个人加杠杆行为,因此可能会被限制。尽管杠杆受限可能会减少部分业务,不过从IPO扩容、鼓励股权投资这一角度来看,员工持股计划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