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天下大事,移动支付可谓中国金融业傲居世界的第一王牌。国外知名民调机构Ipsos开展了一项有关移动支付的调查,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在全球位居第一位,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移动支付遥遥领先于美国、日本等国家。
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蛋糕的不断增大,传统金融机构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从去年开始,中国银联以及多家银行纷纷入局,欲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分一杯羹。
移动支付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帮助中国奠定了移动支付强国的国际地位。然而,移动支付发展到今天,还是一地鸡毛......
一、这个江湖不曾平静
先是淘宝的异军突起引来大佬们对互联网支付的关注,然后是中国银联互联网、移动支付部的正式成立和银联在线支付的推出,紧接着是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喧嚣盛起,再者是支付宝跨界做余额宝后掀起的互联网金融滔天巨浪……这还仅仅是开始!
二、既然是“江湖”,平静又是迟早的
没有永不平静的江湖,滴滴、快的的死磕也注定了他们的联姻,美团、大众点评的碰撞似乎最终是为了那爱情的火花。有的平静是自主就能完成的,有的平静因为涉及面太大,可能需要外力的协助。
三、盛极一时
整个支付江湖有着阿里支付宝的盛极一时和腾讯微信支付的横扫千军,更有着传统支付巨头银联商务、汇付天下的严阵以待,还有着快钱、网银在线等的栖身求庇,旁边还有央行和银联的焦急观望与努力维稳。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已然被巨头们挤压甚至碾压,并纷纷找买家接盘的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们,迫切需要一个中立的平台实现“合纵”,以求抱团取暖,实现与寡头支付巨头的“平等地位”,网联,可以说是满足了他们的这点诉求。
央行已通过了成立网联平台整体方案的框架,并已建成。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又不是那么简单。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网联这一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的支付清算平台的成立,凸显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向等监管的决心。
有人欢笑有人愁,一时间,心碎的“银联哭了”、“银联受排挤”等字眼屡见报端。
一纸通知,究竟改变了什么?
其实,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是为线上支付提供统一、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务。
目前,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从监管层面讲,传统支付体系为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商业银行和用户参与的三级模式,无论是转账还是消费都得经过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能掌握所有交易信息。
但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后,就出现所谓“直连”模式,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自己体系内为客户建立虚拟账户,同时直接连到多家银行,并在不同银行开设账户。比如,用户从银行A向银行B转账,而支付机构在这两家银行都有账户,通过自己就能完成清算。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第三方支付自己承担结算,既绕过银行,也绕过独立清算机构,存在洗钱、套现获利等风险。另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账户有大量客户备付金,其利息回报往往可观,同时也存在挪用、占用风险。
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坐等问题不断累积,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随着移动支付场景的越发丰富,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得到了较快发展。据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目前支付机构开展的支付业务类型共分三种,即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这三类业务的交易特点不同,导致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沉淀效应有较大差别,从预付卡、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依次降低,在实际经营中,支付机构对备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
客户备付金规模已扩大到如此规模,这当中难免会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隐患。而且,在现实中,还有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此,央行很早就提出了集中存管。
此番为网联“正名”、“加码”,即让网联作为线上支付结算业务的专属平台,目的就是剥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功能,将线上支付清算拉回监管视野。
在网联没有上线之前,支付的乱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不管怎么样,2017年算是过去了,过去的一年里,支付行业发生了很多故事以及产生了太多变化,在年初手刷的0.72%价格同盟正式宣告破裂,而后各家低费率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市场竞争的肉搏厮杀正式展开帷幕,也就在这个时候各大品牌支付强势崛起,发誓逆袭,强力政策多方拉拢,贷款类mpos空有噱头,多国境外pos手刷收割智商税,公益类0费率大行其道,一机百户、千户的多商户pos、花呗套现市场空前火热;
乐富阵亡噩耗让大家兔死狐悲,监管开始严查一机多商户但收效甚微,自选商户池类手刷mpos成为标配,买卖用户信息充客服换机搞的大家相互指责,万众瞩目的网联正式上线,民生银行小清算中心东窗事发,银行、支付机构遭人行罚单收到手软;
这一年高额激活返现导致市场出现职业羊毛党让大代理束手无策,银发217号文吹起打击二清号角,各类扫码通道惨遭关停,信用卡代还类产品开始火爆市场,监管要求持证机构进行自查进入白热化,一直到最近的人行终于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影响深远。
银行渠道的微信支付宝交易通道则催生了一大批伪聚合支付平台,成为了收单市场的红角儿。直到年底291号文件的出台。这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某些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结束,也意味着基于合规的新模式的开始。
不管怎么样,2017还是过去了,这一年有人亏有人赚,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茫然有人振奋,有些人已经退出,也有很多人选择加入,凡此种种历历在目书不尽言,但这就是支付江湖。
而2018年,必将成为支付行业最精彩的一年,监管趋紧,但创新不断,让我们拥抱2018年,拥抱钞票,人自强,天不弃!